深夜打更人胖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句俗語說的好,路在嘴邊!
譚震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的叫了一路,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去的地-燕京琉璃廠。
顧名思義,琉璃廠就是燒製琉璃的地方。
據說這個地方在元朝開始,就被皇室安排作為燒製琉璃瓦之地,專門供紫禁城使用。
後來到了明朝,作坊規模進一步擴大,這裡已經容納不了。
於是,那些琉璃作坊便遷移到了其他地方,不過“琉璃廠”的這個雅號卻是保留了下來。
這裡經過數百年的風雲變遷,現在已經是一個歷史文物,古董玉器,手工藝品等跟文化有關的古董集散地,也是個人文薈萃的風水寶地。
這裡麵店鋪林立,古玩玉器琳琅滿目,其中不乏老字號的古董店鋪。
當然,無論是任何市場,地攤文化都是一大特色,琉璃廠也不例外。
有不少的地攤小販,就打著“祖傳珍寶”、“古墓奇珍”的旗號,專門在這裡售賣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你還別說,生意好的不得了!
其實懂行的人都知道,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要真有,估計早就進局子了。
可是架不住有人信呀!
因為琉璃廠的聲名遐邇,每天都有很多的遊客踴躍組團前來這裡“買單”。
他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來這裡就是是為了“淘寶”。
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有一個虛榮的心,都想著能在這裡用極低的價格撿個漏,找到一件傳說中的寶貝。
這裡似乎每天都在上演著“撿漏”的故事,讓那些慕名而來的遊客們心動不已。
那些青睞中國文化的外國朋友尤其大方,要是遇上一個能說會道的,他們往往很願意把小販的存貨一掃而空,讓他們大賺一筆。
這也使得琉璃廠的小販生意日益繁榮,有更多的外地遊客想要來此一試身手,體驗一下“撿漏”的樂趣。
譚震雖然沒有來過這裡,但這裡的故事聽說過不少,自然知道這裡面的貓膩。
不過他也沒打算買,說白了就是無聊閒逛,就當是體驗一下燕京本地的風土人情。
琉璃廠賣的最多的是文房四寶,文具書店不老少,這裡有著全國最大的舊書市場。
舊書市場裡面的很多舊書中,不乏民國時期的精品,也有明清時期的線裝書。
那些早期的舊書價格都比較昂貴,一般人可買不起,主要面對的是那些收藏愛好者。
至於來這裡的人,更多的喜歡逛街邊的地邊攤,價格低廉又不貴。
運氣好還能在裡面買到一些物有所值的“精品”,體驗一下“撿漏”的喜悅。
這些地攤中有不少令遊客感興趣的小玩意,還可以講價。
不過要懂得還價,不然,分分鐘吃虧上當。
總之一句話,要價很離譜,還價也搞笑。
譚震就看到一個賣玉器的攤販拿著一對玉鐲在叫賣。
玉鐲看起來色澤透明,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十分的漂亮。
攤主自稱“祖傳珍寶”,只是家道中落,子女不孝,迫不得已拿出來售賣以彌補家用。
說完還不忘流下一行熱淚,看的一旁的遊客也是頗為感動。
等到問起價格時,攤主立馬就變了臉色,他神情凝重的說道:
“即然你執意要買,我也就忍痛割愛了,一口價,一萬!”
譚震聽了,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夠狠!
這年頭敢要價一萬的估計也只有“國寶”了。
感興趣的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看樣子也是外地來的,一身簇新的中山裝,說明家境殷實,混的還不錯。
估摸著也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