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底都是年輕學子,這個時代學習算學的方式也比較落後,再加上數字大,時間短,答對第一題者,不過八人。
淘汰率超過一半以上,這是林塵沒想到的,看來這個時代的算學方式,比自己想象的還要落後。
第二題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題,題目是這樣的:
“現在讓六十名木工做一種桌子,桌子是一個面四條腿的,桌面與桌面,桌腿與桌腿的尺寸要求一致,一個木工一天可以做三個桌面和六條桌腿,現在讓一部分木工專門做桌面,另一部分專門做桌腿,要怎麼分配,才能使每天的桌子正好配套?”
很簡單的題目,按照前世數學邏輯,只要設定一個未知數很容易就能解出,做桌面的人二十個。
林塵不知道這個時代的人遇著這種題目,該以什麼思路計算,總不可能一個個加著試錯吧,那計算量也太大了。
一刻鐘後,八人中竟有兩人答對,一個二十許的年輕人,一個五十左右的老者,剩餘人遺憾退場。
等見著最後一題時,兩人均是一驚,隨即一句《孫子算經》差點脫口而出,題目是這樣的:
“李記商行進兩種貨物一共五十件,甲種貨物成本三十五文,利潤兩成,乙種成本二十文,利潤一成五,共獲利二百七十八文,則甲乙兩種貨物各進了多少件?”
這和孫子算經中的中的屈繩量木題「今有木,不知長短,引繩度之,餘繩四尺五,屈繩量之,不足一尺,問木長几何?”」大同小異,難怪此二人有此想法。
時間一點點過去,兩人神色各不相同,老者明顯更顯焦急,汗珠滾滾而落,卻不自知,反觀年輕人,則是神態肅穆,在一陣思考思索中,終於用算籌擺下了矩陣。
接下來就是計算了,將矩陣的數字變換消元,使其最後變成零,最後終於得出甲種貨物32件乙種自然就是18件了。
雖然老者最終也是擺出了正確的矩陣,可惜的是時間已經不允許他再行計算了,最終落寞收場。
來者二十多人,三題全對者僅一人,這是林塵沒想到的,連冪和開方都沒涉及呢,更別說數列、導數什麼的了。
“在下馬周賓王,拜見鄠縣男!”
初聞此名,林塵渾身一震,名人吶!
布衣宰相之名,前世的林塵還是聽過的,還知道他是死於糖尿病,死時貌似還不到四十,真正的英年早逝。
這個時間點,他應該剛到長安不久,在常何府上做門客才是,怎的跑這裡來了?
“賓王快莫多禮,能解出某之三題,賓王算學一道造詣匪淺啊!”
這話就有些託大了,可如今林塵的地位面對馬周,這麼說也不過分。
“鄠縣男過獎,還請鄠縣男賜教!”
二十來歲的馬周,沒有經過常何府上五六年的沉澱,還是鋒芒畢露的,不然也不會辭去教習的職位來闖長安了。
這回也是久聞林塵大名,才會來此湊個熱鬧,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到了最後,他可不想放過勝林塵一次的機會。
林塵見他如此急不可待,索性先成全了他,打服了才好說話嘛!
隨手寫下一串數字,1、3、6、10、15、21,問第一百個數字是啥?
這算是很簡單的數列題型了,可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屬於頂級算數題,一刻鐘時間,就是推導通項公式,也要對此類題型熟悉才行。
當然,笨辦法直接數,心算快寫的快的話,估計也行,可馬周是多傲氣的人,這明顯取巧的蠢方法,哪屑於用!
結果很明瞭,看著很簡單,就是不知從何著手,時間過半,馬周服了:
“鄠縣男淵學如海,是馬周不自量力了!”
“賓王可服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