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中思緒已定,林塵一行便又由著胡縣令帶著前往附近的渼陂村。
說是這麼說,實際上胡縣令估計也是第一次下鄉,實際上帶路的則是衙門裡的衙役,林塵可是知道,這年頭當官講究的可是「官不入民宅」。
這可是一項傳承上千年的老傳統了,其目的就是為了強調官員與普通百姓間的身份差異,以及一直存在的等級制度。
別以為這個傳統不好,實際上它能很有效的保證官員的威嚴,其次官員如果頻繁出入普通百姓之家,勢必會造成百姓家裡生活負擔加重。
加之普通百姓間一般都嘴碎,喜歡按照自己的臆測捏造事實,官員登門勢必會引起一些議論,這些都是很不必要的。
所以官員下鄉什麼的,也要看社會環境,在這個時代,那絕對是離經叛道的,而且這樣的做法也不是親民,反而是害民。
一行人來到渼陂村,一路上自然是引起不少注意,這裡雖然說是一個村子,可和林塵老家差不多,人家戶住的還是很遠的。
基本上只有同一家族的幾兄弟,或是爺爺輩的,或是父兄輩的,三五家住在一起,喚做院子。(院,方言,讀ruan四聲!)
比如劉家院子,李家院子,閔家院子等,代表的就是劉姓祖輩幾代人的居住地,或者李姓閔姓等。
各家又以自身土地為就近原則建立房屋,而這時代每家的土地都是以百畝起步,所以住的遠一點也就在所難免了。
林塵他們一行來的是一個叫陳家院子的,這裡的陳三爺便是整個渼陂村的里正了。
陳三爺如今六十多了,可身體依舊壯碩,像這樣的炎炎夏日,他根本不當一回事,一頂草帽一柄鋤頭,照樣能在地裡忙活,任村裡誰說道他,也得讚一聲:
“這個老漢兒體子好哇!有背頭!”
照例,林塵一行人倒時,這老頭還是在地裡,按他的說法,地裡有根雜草,那都是你對莊稼沒盡心。
差了人去叫才回來,鋤頭往牆角一放,自顧自的打了水淨了手,這才向著胡遠拱手道:
“這麼大的天氣,明府怎的到了我這?”
全程就看了林塵等人一眼,就不再理會,可謂是有個性的緊。
別忘了林塵可是穿官服的,難道他就不怕麼,還別說人家還真不怕,就是皇帝來了,人家端著也沒事。
這可都要歸功於唐朝的養老政策以及孝經的影響了,到了玄宗時期,都有明文規定,六十以上的老者品級就相當於八品縣丞了,如果你能活到一百歲,那就是妥妥的刺史級別。
另外到了七十,就可以被朝廷授予王杖,擁有王杖的老者縱然犯了法,只要不是首惡,都可以免於責罰。
所以這個社會的風氣,就是敬老愛老,林塵等人見著這陳三爺,應當主動行禮才是,至於他們什麼身份,在這老頭眼裡根本不重要。
“還望陳老知曉,這位乃是新封的鄠縣縣男,實封五十戶,以後這渼陂村的四十來戶就歸林縣男了,以後這裡就是他的屬地了!”
“啥?新來的縣男?”
陳三爺一時間有些懵,待再次看到胡遠點頭,才終於確定下來,忙如夢方醒般向著林塵行禮:
“小老兒不知是縣男親至,招呼不周,還望縣男恕罪!”
胡遠在一旁看的好笑,這老漢幹活是能幹,就是脾氣不好,慣會拿架子,這回可算吃癟了。
陳三爺之所以有這般反應,也是情理之中,要知道這下不同方才,這回自己村子化為林塵的實封,那就說明以後自己這些人可就屬於林塵的屬民了。
如此一來,林塵對於他們這些人,包括他們的土地,那都是有控制權的,要是林塵一個不樂意,稅收漲上一成,他陳老三不就成了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