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拙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月初,明使沈思賢、胡澤、吳宗道、謝用梓、徐一貫等啟程去漢城,督促日軍履行和議。但日軍並沒有按和議於四月初八退出漢城,直拖至4月19日才從漢城撤退,並帶走二王子和被俘大臣。
4月15日,開城。
聽到議和的訊息,前線明軍將領議論紛紛,頗感意外,&ldo;為什麼不打下去?倭人困守孤城,又沒了糧吃,正是擊敗他們的好時候啊!&rdo;
&ldo;或許是朝廷中有人被倭賊收買了吧,否則正打得順手,怎麼說不打就不打了呢?&rdo;
&ldo;是啊,正是立功的好時機呢,若是不打仗,咱們這些武人哪有出頭之日!&rdo;
李如松止住眾人紛說,道:&ldo;大家不必疑慮,宋大人已經和我詳細說過了,休戰議和是朝廷的意思,倭人打算渡海東歸,放回朝鮮王子,條件是我國準許封貢,並且在退出王京過程中不得追擊他們。&rdo;
&ldo;倭人真有退兵之意嗎?&rdo;張世爵狐疑地問道。
&ldo;你說呢?&rdo;李如松冷冷地反問一句,張世爵品不出他話中意思,不敢再問。
李如松向眾將道:&ldo;我軍入朝就是為了趕走倭賊,光復朝鮮國土,如果現在透過議和能達到這個目的,又何樂而不為呢?可以說,正是因為我軍的英勇奮戰,才迫使倭人不得不和。&rdo;
&ldo;大帥,那咱們接收王京後,就可以歇兵了吧?&rdo;查大受問道。
&ldo;不!我們要繼續追擊倭寇,直到收復朝鮮全部國土為止。&rdo;
&ldo;可是,倭人已經答應擇日渡海東歸,正在退兵,我軍如果窮追不捨,豈不是有違議和條款?&rdo;楊元插口道。
&ldo;倭賊退兵就不算是賊了嗎?和書中說倭兵應在四月初八前退王京、返王子,現在已經是15了,到底是誰先違了條款?斬草需除根,議和是朝廷的事,打仗是我李如松的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rdo;李如松森然道。
正文 第二十一章 休戰
&ldo;報大帥,原五軍營參將、新授平倭副總兵官劉綎大人率川兵5000來到開城,現在城外。&rdo;&ldo;好啊,這個劉大刀,正等著他來呢。&rdo;李如松聞報精神一振,&ldo;有請!&rdo;當即率眾將迎出城去。
出了城走不多遠,只見纛旗展處,驍騎隊裡一員頭頂紅纓戰盔,身披唐猊精鎧的虯髯大將翻身下馬,正笑著張開雙手走過來;李如松亦下了馬,含笑迎上前,二人緊緊擁抱在一起。(註:五軍營是明代京師三大營之一,另兩營為三千營和神機營,李如松曾任神機營副將,與劉綎是莫逆之交。)
&ldo;子茂兄,自京城瓊樓一會,別來無恙?&rdo;劉綎拍著李如松的背道。
&ldo;人還行,酒量可不行了,省吾老弟,你在南邊打得緬甸人落花流水,今日又來助我平倭,中華戰事,從南到北沒有你不來的。&rdo;
&ldo;別提了,朝廷裡那些書生,邊關有事時慌得不得了,等俺打了勝仗,不說封賞,卻只彈劾俺縱兵擾民,官職一下子捋到遊擊將軍,要不是東徵,恐怕現在還翻不過身呢!聽說平壤一戰,我軍大挫倭人銳氣,可喜可賀啊!&rdo;
&ldo;呵呵,這回你來得晚了些,朝廷已經決定封貢東瀛了,我看你啊,還是從哪來回哪去吧。&rdo;
&ldo;這算什麼?上千里路趕過來,卻又不打了,真是氣悶。&rdo;二人邊說邊進了城,楊元、李如柏、李如梅等紛紛和劉綎見過,眾人不是聞名就是舊識,笑談一番,說起議和一事,均是嘆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