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時,南北戰爭爆發,對男子服裝的需求量猛增,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八六一年中,需要向成千上萬士兵供應軍服;到了一八六五年秋天,又需要向成千上萬退伍軍人供應便服。服裝行業一下子變成很有吸引力的賺錢買賣。而對軍服的需求又促進了標準化。因為政府向服裝工廠提供軍服的尺寸,實際上也就給了它們人們衣著最常見的尺寸。服裝工廠有了這個資訊,就發展出一門新的服裝尺寸的科學,並開始生產普通尺寸的服裝。自一八八○年至一八九○年這十年間,使用縫紉機的製造業的總產值增長了百分之七十五,超過十億美元。這主要是由於成衣工業突然急劇發展的結果;其中也包括製鞋工業,鞋子這時已佔縫紉機產品的百分之九十。
穿成衣廠出品的各色服裝的人數以十萬計地增長。早在一八三二年,美國就開始出現襯衫工廠;幾乎同時,製作男子襯衫假領的工廠也興建起來。不出幾年,襯衫和假領就成為一門很興旺的行業。自一八六○年至一八七○年這十年間,男子服裝工廠的產值幾乎翻了一番。在這以後的二十年裡,服裝業也仍然是處於領先地位的行業之一。到了一八八○年,已有將近一半的男子穿的服裝是從商店買來的成衣。而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成年男子和男孩子不穿商店現成購買的成衣者已經絕無僅有。此時,甚至連過去僱裁縫做衣服的富人也在較高階的商店裡買衣服穿。一八九○年,商店銷售的成衣價值高達十五億美元左右;而美國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毛料都是由成衣廠加工的。亞歷山大&iddot;漢密爾頓的統計數字被翻轉過來。此時,根據最可靠的估計,美國十分之九的成年男子和男孩子所穿的都是從商店買來的成衣。商業界一位先驅威廉&iddot;布朗寧於一八九五年誇稱:&ldo;早期由於&l;水手服&r;的性質而對成衣形成的偏見已逐漸得到克服。那些自以為是,聲言決不穿&l;從貨架上取下來的衣服&r;(人們過去對成衣的俗稱)的人很快發現,上佳的成衣,無論是款式或質地,都不亞於裁縫手工製作的服裝……成衣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rdo;美國字&ldo;hand--down&rdo;(在英國叫&ldo;reach--down&rdo;,指從貨架上取下來的衣服)那時通用的意思是指低劣的衣服。而商店裡出售的、質量好的新衣服就需要一個新的詞彙了。於是,在二十世紀初,&ldo;ready-to-wear&rdo;(現成可穿的衣服)一詞便開始取代&ldo;ready-ade&rdo;(現成做好的衣服)一詞,強調的不是製作者而是穿衣服的人,這是重要的變化。
後來,不僅是套裝和大衣,而且人們穿戴的所有物品‐‐禮帽、便帽、襯衫、內衣、長襪和鞋子‐‐也都開始普遍以現成貨的形式出現了。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能夠在商店買到的現成鞋還是&ldo;直鞋&rdo;‐‐即沒有左右腳之分的。後來,美國的製造商開始製作&ldo;彎曲鞋&rdo;,專門裁製,區分左右,適合左右腳的不同形態,並在一八五○年後的十年內開始大批次生產,而給製鞋業帶來了一場&ldo;無聲的革命&rdo;(這是一八六○年《人口普查報告》中的用語)。一八六二年,麻薩諸塞州的一位工業家戈登&iddot;麥凱改進了把鞋底與鞋幫縫在一起的機器,及時滿足了聯邦政府當時對軍鞋的大量需求。戰爭結束後,工人階級普遍買工廠製作的鞋來穿;而中產階級和富裕之家購買適合他們品昧的工廠製作的鞋來穿則是幾十年之後的事了。
再者,十九世紀最後二十五年期間來到美國的移民的成分,也促進了成衣工業的發展,因為來自德國、俄國、波蘭和義大利的許多移民都是裁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