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第1/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你懂得放牧,又能攏來一批牛仔,那麼,你就可以在花費不大的情況下,獲得可觀的利潤。放牧區域的使用是無須付出費用的,而牧草又終年生長。畜欄的修造也可以就地取材,用磚坯或小河邊尋來的木篙,不花分文。每月只破費三十至四十美元僱幾個牛仔,這就是所需要的全部勞力了。而牛肉則按活牛的毛重計價出售。飽食當地放牧區牧草的牛群,在幾個月內,體重會增加四分之一。
搞牧場當然也有風險:每年冬天,一些牧場主總要損失多達三分之一的牲畜。但管理得當自會減少風險,艾利夫就是這樣成功地把冬季損失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印第安人也是一個實際的、經常存在的威脅因素。一八六一年,艾利夫開始有了自己的牧群,他很幸運,鄰居一位皮貨商成了他的情報來源,這位皮貨商娶了奧格拉拉族斯威夫特&iddot;伯德酋長的兩個孿生女兒,靠了這層親戚關係,他便能在印第安人進犯前便向艾利夫通風報信。一八六二年,當印第安人在懷俄明地區的襲攏益發頻繁時,郵政總長下令放棄了那裡的郵路,移至南普拉特河一線,如此一來,艾利夫也就有更多的生意。艾利夫從印第安人的威脅中得到的好處,並非僅此一端。他供應肉食給駐守在邊遠哨所的聯邦軍隊,使他們能同印第安人打仗,由此也發了一筆小財,後來,該地區平定下來,當地印第安人被限制在保留地裡,他繼續賣牛肉給聯邦軍隊,以供養印第安人,生意依然做得不錯。
鐵路延伸到西部後,西部的牛群一下子就打進了整個東部市場。而牛肉運銷也促使鐵路穿過西部。在南北戰爭結束時,聯合太平洋鐵路的總工程師格倫維爾&iddot;道奇將軍決定繞開丹佛和伯紹德關口,而讓鐵路穿越懷俄明南部,於是夏延就成了一個迅速興旺起來的城鎮。到一八六七年十一月,科羅拉多準州朱爾斯堡的大部分居民靠平板車遷到了夏延。眼光獨到的艾利夫果斷地簽署了一份份合同,向聯合太平洋鐵路的修建隊和保衛他們不受印第安人侵擾的軍隊提供數以千計的牛隻。
艾利夫從何處去搞到這數千頭牛,又如何把它們運交出去呢?他需要另一類西部開拓者的幫助。對西部牧牛業來說,牧場主就是開闢道路的人,他們象鐵路修造者之於東部大工業一樣不可或缺。那時,北美一些地區仍然荒無人煙,沒有遮攔,他抓住這個獨特的機會,讓活牛自己踏上旅程,自行完成運輸。此舉收益十分豐厚,在德克薩斯用三至四美元買下的一頭公牛,到了北部可以賣到三十五至四十美元。
能夠驅趕牛群長途跋涉的人是不難賺到大錢的。查爾斯&iddot;古德奈特就是這樣一種人,而艾利夫則給了他機會。古德奈特一八三六年生於伊利諾伊,一八四五年以來,一直住在德克薩斯;南北戰爭結束後,他開始趕牛運往北部。一八六八年,古德奈特應承趕運價值四萬美元的德克薩斯牛到艾利夫在夏延附近的營地。兩地之間本無道路,自然也沒有鐵路來運輸牛群,古德奈特和他的夥伴奧利弗&iddot;洛文自行開闢了一條新的小道。&ldo;古德奈特一洛文小道&rdo;始於達拉斯附近德克薩斯的中北部,穿過佩科斯谷地,向北跨越新墨西哥和科羅拉多的東部,止於懷俄明南部聯合太平洋鐵路線上。古德奈特交付了牛群,艾利夫便將之高價售出:一些賣給了當地的屠宰場,一些賣給了鐵路員工,其餘的裝上新建的聯合太平洋鐵路的貨車,運往遙遠的芝加哥,賣給了那邊的商人。
三千頭牛,跨越八千英里路程,首次把這樣一大批牲畜由德克薩斯運往懷俄明,所需要的技術絕不下於船長指揮一艘遠洋客輪在變幻莫測的天氣中橫跨大西洋。當然,牛群是自己走路的,但推動它們走路,卻要靠組織妥善的驅趕。
牛仔們為長達一英里的牛群編好隊型,他們要防止牛群扎堆兒擠成一團,又要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