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當張居正欲有所建樹之時,客觀政治形勢已不容樂觀,隆慶年間,皇帝懶於朝政,內閣始終處於極不安靜、你爭我斗的氣氛中。
徐階位居首輔,與次輔李春芳禮賢下士,而高拱、郭樸兩位河南同鄉則另立山頭,明顯地與徐階、李春芳對立。
張居正入閣之時,正當兩派勢力爭鬥難解難分之時,新生力量的加入,更加催化了內閣混戰。
一次閣潮此時已在醞釀之中。
這次閣潮的緣由在於《嘉靖遺詔》。依照明朝慣例,皇帝駕崩後遺詔大多由內閣首輔主要起草,如果需要有人商議,多半也是邀請內閣同僚。
然而,徐階卻把其他閣臣統統拋開,單單與門生張居正共同商議。這種做法使張居正甚為感激,卻引來一位政壇老將的極度不滿,這人正是張居正的學友高拱。
在高拱眼裡,徐階睥睨同列,專斷獨裁,為此他憤恨不已,不僅痛恨徐階,還把怒火遷移到張居正身上。
恰逢這年的京察對群臣有所不公,這成為此次閣潮直接的導火索,使得雙方私下的&ldo;冷戰&rdo;變為檯面上的&ldo;熱戰&rdo;。
京察起於明憲宗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五品以下的京官,都必須經過吏部會同都察院及各科給事中嚴格考察,方可留任。其本意在於澄清吏治,可惜後來發展成為大臣排斥異己的工具。京察威柄掌握在吏部尚書手中,除了都察院的都御史可以過問外,任何人不得干涉。
此時,吏部尚書楊博站在了舞臺的中心。這一次的京察,連最難纏的御史、給事中都降黜了,偏偏楊博山西老鄉全部安然無恙。
這不是明顯的徇私行為嗎?楊博的過失激起了言官的公憤。吏科給事中胡應嘉打響了維權反抗第一槍。
胡應嘉彈劾楊搏挾私憤,縱庇鄉裡。這些一點不錯,然而京察的慣例是:吏科給事中監督吏部辦理京察,如有異議儘早提出,結果一經公開就不再作討論。
如今胡應嘉擾亂成規,秋後算帳,不僅違反程式,也說明他當時翫忽職守,連寬厚的隆慶皇帝都無法容忍,下令內閣給予處罰。
冤家路窄,胡應嘉彈劾楊博之事,不慎撞在了恨他已久的高拱手上,不僅自己險些丟掉烏紗帽,更是引來一場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官場風暴。
想當初,高拱在嘉靖老皇帝病重之日,偷偷跑回家看妻子,受到過胡應嘉的狂批臭罵,而胡又是老政敵徐階的同鄉,高拱一直懷疑其背後是徐階在指使。這下,報仇的機會到了。
內閣當中,郭樸和高拱老鄉情深,又一起進入內閣,郭閣老遇事唯高閣老馬首是瞻。出於維護同鄉利益,郭樸首先發難:&ldo;胡應嘉出爾反爾,全非人臣事君之理,應當革職。&rdo;
既然老鄉已先表態,同坐一條船的高拱也要緊跟風向,加大對胡應嘉的聲討力度。
&ldo;郭大人所言極是,應當將其削籍為民。&rdo;高拱連聲附和。見此情景,高拱的黨羽齊康趁機上躥下跳彈劾徐階。
這種強大的攻勢很快就起到了效果,況且胡應嘉的確也有失職之處,徐階看到郭樸和高拱這兩位閣老情緒異常激動,又將矛頭直指自己,他無可奈何地點點頭,大筆一揮,將胡應嘉革職為民。
大明帝國的言官&ldo;士氣高揚&rdo;,他們有如一窩胡蜂,不小心動了其中一隻,就會被群起而攻之。這個處分引發了言官一連串的動作。
京察時楊博給言官們的降黜已經讓這些人窩火了,偏偏郭樸、高拱這次又主張將彈劾楊博的胡應嘉革職為民。言官們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們絕不會坐以待斃,&ldo;胡蜂窩&rdo;就此被驚動。
兵科給事中歐陽一敬首先對高拱發難,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