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來劉安一意謀反,倒不是如何窺測皇位,而是他讀書多,對皇權的刻薄寡恩有清醒的認識:漢高帝封了八個異姓王,坐穩皇帝寶座後一口氣剷除了七個,都是以謀反之罪,其中就包括第一任淮南王英布。漢文帝劉恆即位後第六年,便逼得唯一在世的弟弟第二任淮南王劉長自殺,罪名也是謀反。而實際上,天下多有認為劉長謀反是朝廷羅織罪名製造出來的冤獄,因為如果真是謀反,文帝就不會內疚之下繼立劉長五歲的長子劉安為淮南王了。劉安長大成人後得知父親其實根本沒有謀反之心,不過文帝是命舅舅薄昭寫信嚴厲斥責劉長,劉長擔心被朝廷誅殺,驅逐了朝廷任命的官吏,派人聯絡匈奴、閩越,做了一些逃亡的準備,結果反倒成了謀反的罪證。劉安知道了真相,父親之死遂成他心中的死結。
景帝在位時,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劉安時年二十五歲,本欲參與其事,但因為下屬阻止而沒有採取行動,倒是由此避免了身敗名裂的命運。
當今天子即位之初,劉安到京師朝見,劉徹之舅武安侯田蚡為太尉,親迎於霸上,並奉承劉安道:&ldo;皇上還沒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親孫,廣行仁義,天下聞名。如果宮車某日晏駕,臣一定會設法迎立大王為皇帝。&rdo;
當時劉徹新即帝位,才十六歲,這番話並不是說他沒有兒子才地位不穩,而是因為他尊崇儒術,與好黃老之術的太皇太后竇漪房大鬧矛盾,竇太后為文帝皇后、景帝之母,在景帝一朝就已經權傾朝野,劉徹與她衝突,自然引發了不少廢立的傳聞。劉安也略有所知,聽了田蚡的話很是高興,送給他大量金錢財物。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劉安開始有了當皇帝的野心。後來田蚡倚仗姊姊王太后當上丞相,與竇嬰不和,竇嬰好友灌夫為朋友出頭,預備告發田蚡接受淮南王劉安賄賂之事。田蚡十分害怕,才勉強同竇嬰和解。但不久後田蚡即藉口灌夫不服太后逮捕了灌夫,並不等皇帝指示,關押了灌夫全家和族人。王太后則以絕食威脅,逼迫劉徹族誅了灌夫。
劉安好道家思想,崇尚&ldo;無為而治&rdo;,如此便與劉徹的&ldo;罷黜百家,獨尊儒術&rdo;國策大相逕庭。他又是漢高帝劉邦唯一在世的孫子,是地位最尊的諸侯王,預料皇帝早晚向自己下手,所以廣置門客,不斷地積蓄力量,為有朝一日的謀反做著準備。
淮南國翁主劉陵聰慧美艷,有心助父王一臂之力,自願來到京師,做了公主的伴讀,充當奸細的角色。劉安還派出許多心腹,混入朝中重臣門下當門客,譬如手握兵權的大將軍衛青,一旦劉安舉事,這些門客就找機會刺殺衛青,令朝政自亂。
至於雷被,也的確是劉安的心腹,他與淮南太子劉遷比武不慎失手,傷了太子,在淮南國待不下去,遂設法逃走。劉安生怕雷被會到京師告變,派伍被帶人一路追捕。伍被分別派了心腹武士在未央宮北闕、東闕及重要官署外埋伏,一旦雷被露面,就當場殺了他,如同當年郭解門客殺死為楊昭父子鳴冤的死士一樣。誰知道雷被根本未進長安,直接去了茂陵尋訪司馬琴心,結果遇到郎官蘇武和夷安公主,被帶進了未央宮。公主侍從不少,剛好又有一大隊衛卒經過,守在北闕外的刺客沒敢出手,飛奔回淮南邸向翁主劉陵和伍被稟告。之前因為丞相長史審卿有心報祖仇,一直派人暗中蒐集淮南王的罪證,劉陵曾有意派雷被去與審卿結交,用重金收買了幾名審府的奴僕,想知道他到底瞭解多少內幕,當此危急關頭,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伍被遂模仿審卿筆跡寫下遺書,將書簡和毒藥交給審府僕人,毒害了審卿,裝作是自殺的樣子。不久,劉陵被召入宮,果然利用之前的金簪之計和雷被與審卿有交成功為淮南國辯護。若不是侄子劉建突然殺出,事情本可就此平息。
劉建和伍被的證詞證實了之前雷被的證詞,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