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月書院。

古云大儒正在為宋知書講解大學之道。

對於大學之道,宋知書其實有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而今面對大儒,宋知書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先生,學生認為,大學之道,既為君子之道,也為聖賢之道,故而明明德,親民,至善為關鍵核心,弘揚品德,棄舊圖新,完善境界,故知而定,定能靜,靜後安,安思慮,慮則得。”

“可如何思慮,如何安定,如何心靜,如何定意,又如何棄舊圖新,再如何弘揚品德,學生想聽一聽先生的見解。”

宋知書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學之道,這篇經文已經將君子之道寫得明明白白,所以討論的點,應當是見解,而不是怎麼去做。

儒家授業,也是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知識在生活當中,在聖人經文之中,大儒之所以是大儒,是因為在學識上面會有不同的見解,更高層次的見解。

聽著宋知書的疑惑之聲,後者淡然一笑,這段時間古云大儒一直在研究大學,越是研究他收穫的東西越多,不過古云大儒沒有託大,而是看向宋知書:“這篇經文,老夫有一定見解,但不完善,小友需有自己的見解判斷。”

他先是這樣叮囑一句,而後將自己的想法緩緩說出。

“慮,因意煩,安,自心亂,靜,在環境,定,存於學,知,來源惑。”

“因為有疑惑,所以要知,因為心不定,故而要去學,環境帶來壓迫,故而身心難以安靜,心若不定,何談安穩,既然不安穩,自然生慮。”

“人就是如此,遇到了問題,總是心不定,會去想太多太多的事情,大到國家的方方面面,小到生活的起居飲食,每一件事情都會讓人產生思慮。”

“所以破局之路,在於明。”

“而明,于格物,於知行,老夫對這篇文章最為迷惑之地,便是格物與知行,這已經觸碰到了聖人學問,老夫難以回答,但這些年的親身體驗,能給你回答的便是。”

“明。”

古云大儒對大學這篇經文,亦有疑惑,知是何意?行是何意?格物又是何意?他不是不理解,而是無法深度理解,若是隻看表面,還算是能看明白,可一旦深究,彷彿一個無底洞一般,讓他頭暈眼脹。

這就是學問不到家,是一層隔膜,古云大儒與其他好友一同研究過,都有這樣的情況,但他們也意識到,若能明悟知行格物,必可成聖,所以他們才會將這篇經文,推崇為讀書人經首。

明?宋知書低頭細細咀嚼這個字,過了片刻,宋知書還是不解,看向古云大儒道:“敢問先生,學生不懂。”

古云大儒起身,緩緩開口:“明,明白事物的自然,明白自身的存在,明白一切的價值,明白諸多事情的必然或非必然關係。”

“一個人,必須要明白自己的自身情況,該讀書時讀書,該吃飯時吃飯,該喝水時喝水,心無旁騖,方可達儒家至善,從而讀書時學到了知識,吃飯時得到了飽腹,喝水時解了口渴。”

“這樣的話,還有什麼憂慮?心又如何會亂?又如何不能靜下來?”

古云大儒說到這裡的時候,宋知書莫名有些感悟,人之所以困惑,便是不明,這個不明不是想不明白,而是太容易被其他事情影響到了。

想要認真做一件事情時,又總覺得有這個事情,有那個事情,抱怨周圍環境的不好,受到外界的干擾,朋友的盛情,家人的阻礙,妻子的不滿,等等一切,這些都是不穩定因素。

如此一來,主次就會弄混,自然而然會心煩,會去意亂,最終事情沒有辦好,反而惹來各種麻煩,使自己產生疑惑,誕生絕望,各種否定自己。

仔細想想,宋知書有一種明瞭感,剎那間進入頓悟狀態。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仙局:截道諸仙錄

仙局:截道諸仙錄

浣城
關於仙局:截道諸仙錄: 這是一樁無頭案?不!這是一個被精心設計的局!誰說……溼卵化生之輩,批毛戴羽之徒不可成道!逆天而行!必死!我今天就是要改了你這個規矩!
武俠 連載 3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