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龍首渠北段工程,在李泰歸鄉之前便已經開動。
縣中投入役力兩千人,由縣尉鄭滿負責監督工程進度。鄉里大戶出資,小戶出人,也聚集了五百多丁力。合計兩千五百多丁力,在入春開耕之前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事綽綽有餘。
李泰將目前的工事籌備和進度情況瞭解一番後,便又提出了幾點要求。
首先是渠事鄉盟的組織分工,李泰這個渠主自然要統理一切。渠主之下則選任六個掌事,分別掌管用工、車馬、倉儲、度支、供食與撫卹。
役力用工由縣尉鄭滿兼領,牛馬車駕的調配使用則由原北一名鄉豪負責,倉儲的負責人是吳敬義、督促鄉戶儘快將資貨輸入到位。
度支則交給劉共,他行商鄉里、行情精熟。食物的供給由李渚生負責,商原的趙黨長則負責撫卹慰問施工期間的疾病傷殘。
經過這樣一番的人事調整,原本有些錯綜複雜的渠事工程頓時就變得清晰起來,每個掌事各自分工負責一個方面。諸事匯總,由李泰這個渠主進行最終的判斷抉擇。
分工議定之後,李泰便先確定了每天的工時工量。
雖然渠事進行的越快越好,但那些參加工事的役力們也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李泰並不慣於用這些役力填溝、為他大賺鄉情。
所以在結合整個工期之後,便暫定每天工時六個時辰,參勞役力分作兩班,每天工量按時完成的,日給兩餐一斗,工量完不成的則晚餐折半。
其次便是在他家商原莊設立倉庫,用以存放鄉戶們捐輸的物料。凡出貨五斗、絹一匹以上,都需要李泰裁斷認證。沒有他腰上這小金印加印,什麼樣的條文命令統統都是廢紙。
當李泰舉起他那金印向在場眾人展示的時候,大家望向他的眼神不免又是一變,眼神中的羨慕敬仰完全藏不住。
趁著大家被這金印震懾之際,李泰便又說道:“之前議論渠事,只以鄉義自願,絕不強迫。如今幸在眾志成城、事業可期,便也需要端莊任事,不可再繼續鄉情任性!”
大凡群眾參與的事情,需要規矩、需要恩威獎懲,如此才能確保事情的正常進行。之前八字沒有一撇,所謂規矩也就無從談起。可現在事情已經開始正式進行,便需要一些章軌約束。
眾人聽到這話,也都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開渠引水,凡所流經人地受惠。便以渠線為界,百步之內畝輸一斗以助事,百步之外則半之,不納谷者則傭力代之,一斗工半。鄉律如此,諸位若無異議,便告諸沿渠鄉人守此鄉律,違律者,共唾之!”
李泰先講出了這麼一條規定,他費盡心力搞出這麼一樁事情出來,當然不會讓那些一毛不拔的鄉里刁豎白得好處。
“水事利耕,凡所流經可保增產過半,畝出一斗便可長年享利,這是理所當然!”
吳敬義率先舉手表態,並拍著胸口保證道:“幸在郎君提攜,我能共此義事,勸輸事宜我一定全力做好!若真有刁邪之戶吝嗇害事,雖不以刑典,鄉情自可制裁!”
只憑鄉戶們自發的捐輸,哪怕谷料萬石也不足以維持整個工期。龍首渠修成之後,因此得利的三四千頃耕地是有,一頃徵收十石,便可以再收集三四萬石的資糧。
如果李泰在謀事之前便提出這麼一條鄉律,想也不用想根本不會獲得透過。你上下嘴皮子一張,大家就要掏出糧食資助,你臉咋這麼大呢?
可現在事情籌備已經過半,只要按部就班的進行就一定能做成。而且獲得上至大行臺,下到鄉里大戶的廣泛支援,誰如果再跳出來唱反調,那就成了討人厭的少數派。
徵收租調賦稅,那是朝廷才有的權力。可是現在李泰立足於鄉情,把持鄉義輿論,就獲得了近乎朝廷徵稅的權力,這就是鄉里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