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圩女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蔡全無看著離開小酒館的金爺,無奈的搖了搖頭。
蔡全無覺得對方實在是可笑,而且騙技有些拙劣。
之所以蔡全無這麼覺得,那是因為他看透了。
不然你再看看牛爺,還和人家稱兄道弟呢。
這騙子,看來是不會罷手啊。
就在蔡全無想著這個金爺會怎麼對付自己的時候,牛爺急忙跑到櫃檯前說道。
“全無,我剛才在桌子底下,撿到了這個東西,您瞜瞜,這玩意兒可能是好東西,我估摸著會不會是那位金爺落下的?”
牛爺對蔡全無說話的時候,很小聲,他知道,自己要是大聲嚷嚷,是誰丟了東西,肯定會出現許多冒領的人。
所以,他選擇把東西送到櫃檯,交給蔡全無處理。
畢竟,蔡全無名聲這麼好,而且牛爺覺得這個布袋是個老物件,裡面的東西肯定也不簡單,蔡全無對古董在行,交給他準沒錯。
聞言,蔡全無只見牛爺從袖子裡,取出了一個紫色錦布袋。
這袋子看起來,就非常不一般,上面繡著荷葉蓮花,江南的刺繡。
而且蔡全無看出還是老刺繡。
當蔡全無接過錦布袋,拉開袋口的鬆緊細繩後,一股幽香怡人的味道,悄無聲息間,湧入他的鼻腔。
拆開布袋,把裡面的東西,往外倒出一小半,只見一串東西滑了出來。
蔡全無還沒說話,牛爺的眼睛卻是瞬間亮了起來。
“蜜蠟手串?不對啊,手串也沒這麼多啊!”
蔡全無把東西拿到手裡的時候,就知道是珠子,可是這珠子也未免太多了吧?
“我說全無,看樣子這是前清那會兒的老物件呀,這玩意絕了,好東西呀!”
要不是蔡全無知道牛爺這個人的性子,他都有可能認為這是別人請過來的託。
這麼貴重的玩意怎麼會在小酒館出現呢?
出於自身的謹慎,蔡全無還是對布袋裡的物件,小心的檢視了起來。
當蔡全無把布袋裡的東西全部倒出來,他這才知道是什麼玩意了。
朝珠!!
蔡全無可以斷定是大清朝的朝珠!
上手一模,這一串蜜蠟朝珠,確實不錯。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就已經開始奉行支援z傳佛教的政策,並經常把佛珠賞賜給屬下,各級官吏將領也把佛珠當作禮品進貢。
後來作為清廷冠服佩飾標準的朝珠,其樣式就源於z傳佛珠。
清朝皇室的祖先信奉佛教,佛家僧侶通常手持念珠,每串粒數有十八顆、二十七顆、五十四顆、一百零八顆之分。
朝珠由佛珠演化而來,結構與佛珠類似。
朝珠周長大致在130至170厘米之間,主體由108顆珠子組成,意寓12月、24節氣、72候為一年的說法,總數定為108。
還有一種說法,即佛教認為人生有108種煩惱,舊時佛寺每日朝暮各撞鐘108下,稱為“醒百八煩惱”。
清人祖先女真人有衣上掛數珠的習慣,將一串珠子掛在衣襟的紐扣上,隨身攜帶,誦經時手指逐個捻珠數數。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經常把數珠賞賜屬下,各級將領也把數珠當作禮品進貢。
清入關後,各項制度漸趨完備,其中也包括服飾制度的確立。
朝珠成為宮廷冠服佩飾確立於順治帝入關後,隨著服飾制度漸趨完備,朝珠的製作和佩戴規範也載入乾隆28年編撰的《欽定大清會典》之中,以示鄭重。
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衛和京官等,均可佩掛朝珠,並且還成為皇帝對文武百官的賞賜,以示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