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家有賢妻,猶國之良相 (第1/3頁)
權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
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
國號大明,
建元洪武,
冊立馬氏為皇后。”
"馬秀英當上皇后後,
她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富貴迷失雙眼,
而是一直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她屢屢勸說朱元璋施行仁政,不要濫殺無辜。
在馬秀英的勸說下,不知有多少忠臣良將得以死裡逃生。”
“眾所周知,老朱殺性極重。
在他當上皇帝后,
對曾經並肩作戰、為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們,施以了極其冷酷的清洗。
其中,駭人聽聞的三大案件,
莫過於胡惟庸案、李善長案和藍玉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學士宋濂因長孫涉嫌胡惟庸案而受到牽連,被判處腰斬極刑。
宋濂是一代學問大家,是太子朱標的老師,曾參與修訂《元史》,與劉基並譽為‘一代文宗’。
可悲的是,
這位已經七十歲高齡的文學泰斗,
在晚年竟遭遇如此飛來橫禍,不得善終,
實在是可憐至極。”
“為了了營救宋濂,太子朱標和馬秀英使盡渾身解數。
但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上的態度異常堅決,絲毫不講情面。
馬秀英在萬般無奈之下,心生一計。
當晚用膳時分,朱元璋地發現桌上擺滿了素食,既無酒也無肉。
他疑惑地向馬秀英詢問原因。
馬秀英眼中噙著淚水說道:
‘尋常百姓家請個老師,尚且終身奉行尊師之道,何況我們帝王之家呢?
若宋濂因此被殺,我的良心再難安定,因此要吃素食為他祈福。’
朱元璋聽聞此言,內心深感觸動。
經過慎重考慮後,
他最終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將其流放到茂州安度晚年。"
朱元璋的世界裡。
看到歷史上自己的兇險處境後,宋濂滿臉蒼白。
努力平復心中的驚惶後,
宋濂朝著朱元璋、馬皇后和朱標,分別躬身行了一禮。
他在替歷史上那個自己,
向馬皇后和朱標的仁義道謝,向朱元璋的網開一面道謝。
蘇治繼續解說,
"除了宋濂之外,
首富沈萬三也因馬秀英的出手相救,而得以逃過一劫。
明朝剛建都集慶時,
沈萬三為了向朱元璋示好,
於是主動組織浙江、江蘇的大戶人家納稅獻金,
以支援新王朝的日常運轉。
修築南京城的時候,沈萬三更是慷慨解,自己一人就承擔了三分之一的築城經費。”
“在這兩項舉措都得到朱元璋的嘉許後,
沈萬三又想出了第三招:給軍隊發餉。
這一舉動卻,卻觸犯了老朱的禁忌。
皇帝的軍隊,哪裡是平民百姓有資格發餉的?
‘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
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將沈萬三處死。
馬秀英再次勸說道:
‘一個普通百姓竟然富可敵國,這對他自己而言並非幸事。
天道有常,自然會對其進行平衡。
陛下何必親自下令處斬呢?’
在馬秀英的力勸下,沈萬三得以逃過死罪,被流放到了雲南,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除了和朱元璋有共患難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