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亂世霸者,卻非治世明君 (第1/2頁)
權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項羽的另一場封神之戰,便是與漢王劉邦的彭城之戰。
項羽率三萬大軍南下時,劉邦在彭城卻還沒有完全站穩腳跟。
項羽的楚軍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彭城西部。
他們利用清晨薄霧的掩護,發動突襲,一舉擊潰了戒備鬆懈的漢軍。
十餘萬漢軍士兵遺屍荒野,劉邦率領殘餘部隊逃往南山。
項羽緊追不捨,漢軍又在睢水邊陷入絕境,先後有十餘萬士兵落入水中,睢水為之斷流。
項羽將漢軍團團圍住,眼看就要全殲敵軍。
然而天公不作美,一陣狂風席捲而來吹亂了楚軍的陣營。
劉邦趁機率領數十名騎兵突圍而去。”
看到這一幕,劉邦尷尬地摸了摸鼻子,自我解嘲道:“輸給霸王也不算丟人……”
觀眾們也都議論紛紛,
“此正所謂天佑大漢!”
“老天助劉,不助項啊!”
“此話差矣!此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影片繼續直播,
“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
項羽的勇猛善戰毋庸置疑,
其在反抗秦朝暴政的鬥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對推翻秦朝的統治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他在‘楚漢之爭’中,最終還是敗給了漢王劉邦。
究其原因,除了長期征戰導致軍隊疲憊不堪之外,更為關鍵的是,項羽他沒有贏得民心、軍心。
他的殘暴和剛愎自用的性格,為他日後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項羽諸多殘暴行為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坑殺二十萬秦卒。
當時,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已經下定決心歸順楚軍,共同反秦。
項羽本有機會將這支降軍轉化為自己的力量,只要他稍加善待,這二十萬人便能成為一支強大的助力。
但在軍事上過於自負的項羽,卻殘忍地將這些秦軍士卒全部處決。
這一舉動不僅削弱了項羽自身的力量,更激起了三秦地區民眾的強烈憤恨。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漢王劉邦則採取了截然相反的安撫政策。
他善待百姓,因此民心逐漸歸向劉邦一方。
百姓們也殷切期望劉邦能夠稱王,這為他日後還定三秦提供了巨大的支援。”
“公元前204年,
劉邦因多次敗於項羽,糧草匱乏,無奈之下只能向項羽求和。
項羽與謀士范增聯手圍攻滎陽,打算一舉殲滅劉邦。
身陷危局的劉邦,採納了謀士陳平的計策,成功離間了項羽與范增。
項羽中計,罷免了范增的官職。
范增十分氣惱和失望,於是告老還鄉,最終不幸于歸途中病逝。
鴻門宴之後,項羽率兵西進,攻佔咸陽,殺死子嬰,併火燒阿房宮,大火持續三月不熄。
同時,他還放縱士卒大肆掠奪財寶和婦女,剛剛才擺脫秦二世暴政的秦朝百姓,又目睹了項羽的殘暴行徑,心裡對他的統治自然產生了排斥和厭惡。”
“項羽的殘忍不僅僅體現在攻城掠地上。
他對違抗命令、忤逆他的人也常常施以嚴酷的懲罰。
在火燒阿房宮後,項羽懷思欲東歸,於是對身邊人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然而身邊人卻回了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項羽聽後大怒,當即下令將此人烹煮。
此人原本勸諫項羽在關中建都,也是考慮到關中土地肥沃,四周環山繞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在軍事和政治上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成就霸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