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第1/3頁)
[英]米克爾思韋特/[英]伍爾德里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個捐助者是林德與哈里&iddot;布拉德利基金會(lynde and harry bradley foundation)。該基金會由兄弟倆創立。他們的發跡靠的是艾倫布拉德利公司‐‐一家以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為基地的電子公司。基金會尤其願意向學術界和知識分子慷慨解囊。同羅伯特&iddot;科克(robert koch)一樣,哈里&iddot;布拉德利也是約翰&iddot;伯奇社團的忠實成員。20世紀50年代末,羅伯特&iddot;韋爾奇定期到艾倫布拉德利公司的銷售會議上演講。哈里也對那時正努力奮鬥的年輕的《國民評論》雜誌施以援手,既出錢又提供文章。他試圖接管《新聞週刊》,以便使自己的思想傳播得更廣。哈里於1965年去世,但他的基金會仍在繼續捐贈。洛克韋爾國際公司(rockwell ternational)於1985年收購了艾倫布拉德利公司,給了基金會巨大的推動力,其資產上升到超過26億美元。同年,基金會還僱用了一名精力非常旺盛的主席麥可&iddot;喬伊斯(i插el joyce),他是歐文&iddot;克里斯托爾的門生。
五大捐助者中的最後一位是約翰&iddot;.奧林基金會(john .ol foundation)。該基金會由富商約翰&iddot;梅里爾&iddot;奧林(john rill ol)於1953年創辦,此人困擾於不斷遭到威脅的自由。到20世紀70年代時,奧林集中精力關注學術思想與公共政策之間的聯絡。除了支援芝加哥大學有影響力的法學和經濟學專案以鼓勵其他地方的效仿者之外,基金會還為智庫和《公共利益》一類的出版物出資。奧林對少數幾名他喜歡的學者特別慷慨,如羅伯特&iddot;博克和歐文&iddot;克里斯托爾。博克現任美國企業研究所法學研究奧林教授,克里斯托爾直到不久前還擔任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奧林研究員。
除這五大捐助者之外,其他的大捐助者還有史密斯&iddot;理查森基金會(sith ri插rdn foundation)和霍華德教會會眾自由信託基金(howard pew freedo trt)。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更為普遍的情形是,但凡在公司有一席之地,每個人抱怨的事情都是一樣的:經濟不景氣,美國正在失去海外的競爭優勢,美國人為管制而&ldo;忙得不可開交&rdo;,&ldo;對方&rdo;正在取勝。1972年,美國500強的老總們建立了&ldo;企業圓桌&rdo;組織(bess round table),以便在工會權利、反托拉斯、撤銷管制規定和稅收等問題上透過遊說以爭取利益。
公司也開始協調它們的競選捐款。1974年,勞工&ldo;政治行動委員會&rdo;(political action ittees)有201個,超過了公司的89個&ldo;政治行動委員會&rdo;。兩年後,雙方的數字顛倒過來了,勞工&ldo;政治行動委員會&rdo;是244個,而公司&ldo;政治行動委員會&rdo;則達433個。1984年,公司&ldo;政治行動委員會&rdo;(1682個)以4∶1的優勢超過勞工&ldo;政治行動委員會&rdo;(394個)。[33]捐助的型別也發生了變化。1974年,幾乎所有的捐助都是用於為具體公司謀利,但不久後,捐助的錢就被用於支援對企業總體有利的廣告宣傳和立法。[34]公司及其基金會出錢製作電視系列片,如米爾頓&iddot;弗裡德曼的《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和本&iddot;瓦滕伯格(ben wattenberg)的《尋找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