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災情 (第1/2頁)
棠笙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略有損壞。述哥哥晨光初現便匆匆入宮,臨行前囑我代他來看看姐姐和孩子們是否無恙。”
宋博身為帝王身邊最為倚重的近臣,不僅需草擬聖諭,更需處理紛至沓來的緊急事務,忙碌程度非比尋常。
宋氏與榮冉心照不宣,深知這份重責雖勞心勞力,卻是宋博在皇上面前立功表現的絕佳時機。
“我家中並無多餘衣被可供捐贈,免得添了姐姐的麻煩。不如我和姐姐一同前往粥棚,為受災的百姓做些實事。”
榮冉提議道。
小丫頭沈婧清聞言,立刻張開雙臂,輕盈地跳入榮冉懷中,細語在她耳畔低喃:“舅母,您不必親力親為去施粥,何不去找乾孃,帶頭捐出些銀錢,這樣更為有效。”
賑災之際,最緊缺的無疑是白花花的銀兩。
而這些銀兩並非憑空降臨於戶部庫房之中。前任帝王福澤深厚,登基之前,皇子間的內訌幾乎耗盡了整個皇族的氣運;登基後二十年,國家亦是風調雨順,無甚大災。
按此良機,稍有作為的帝王皆能使國家步入鼎盛。
可悲的是,前任帝王被奸臣矇蔽,妄圖透過頻繁的戰事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美名,拓土開疆,導致國庫虧空,新帝即位時,庫銀所剩無幾,幾近虛空。
新帝登基以來,竭盡心力設法充盈國庫,日夜憂慮。
與之共苦的還有戶部尚書,短短几年間,白髮竟已爬滿了半頭,如今上朝不得不戴上了假髮遮掩。
兵部急需銀兩養兵強軍,工部則需資金興修水利,疏通道路,吏部亦需銀錢用以支付官員俸祿……國庫之銀,對於龐大的災後重建而言,實乃杯水車薪。
沈婧清提出的倡議,正基於此現實考量。
榮冉聞言,沉吟片刻後,嘴角勾起一抹溫婉的笑容,“好主意。”
這既能提升聲譽,又能夠幫助他人,加之她並不拮据,自然欣然應允。
沈婧清話鋒一轉,繼續說道:“此事還需皇后娘娘出面倡導。”
榮冉聽罷,眼中閃過一絲明悟,輕輕點頭,卻仍未全然領會沈婧清背後深邃的意圖。
“若皇后娘娘率先垂範,緊接著王妃娘娘與小舅母響應,必然能激勵宗室內的女眷紛紛參與進來。”
沈屹此時已深刻理解了妹妹此舉的深遠意義……
如此一來,不論朝堂之內,還是京城權貴之家的婦人,誰人還會計較那區區銀兩,自是願意慷慨解囊,以表善心。
官員家眷如此行為,京城中富甲一方的商賈之家大多也會緊跟潮流,貢獻力量。
榮冉以一種略帶驚奇的眼神望著這對兄妹,心中暗歎:這兩個孩子的思維竟如此敏銳且通透。
然而……這一切美好的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仍需面對諸多未知與挑戰。
說起來,那些身居高位的皇親貴胄的家眷們,一旦有機會能在皇后娘娘面前展露頭角,自然是願意慷慨解囊,捐出些銀兩以求在皇室心中留下好感,這樣的付出自然有著他們心中的盤算。
而至於那些精於計算、逐利為生的商人們,他們的積極性恐怕就遠不及這些皇族親戚了,畢竟金錢對於他們來說,每一分都是精心策劃的收益。
榮冉心中暗自盤算的,正是這層顧慮。
商人們能否被說服拿出銀錢來援助,著實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然而沈婧清的思維敏捷,迅速為她解開了這個心結:“為何不請求皇后娘娘頒下旨意,凡是對救援事宜有貢獻、捐贈銀兩的商家,皆賜予一面紅底金字、莊重非凡的大旗,其上赫然書寫著‘仁商’二字?商人們雖然重視利益,但皇家御賜的這份榮譽,又有誰能夠輕易拒絕呢?”
榮冉聞言,眼前一亮,猛地一拍手,眼中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