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離開臨江鎮 (第1/2頁)
周秋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以明走之前,還開了最後一次的會議,確定了一下鄉鎮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他提出,繼推墳事件後,還要繼續落實舊喪葬改革,推動簡化婚禮、減少大操大辦的習俗,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要堅持下去。
幾千年的陳規陋習的浸染,讓一個人不那麼容易改變,需要基層的幹部有耐心有愛心,多去理解村民們,只要是人,一定會被感化的。
劉鎮長說:“宋鎮長是很有耐心啊,不愧是在鄉鎮呆了六年的人。”
他雖然是開玩笑,卻讓宋以明心裡很不舒服,白了他一眼。
社會經常在引導多些人下基層,倡導西部去扶貧,實際上情況是什麼,沒有選擇的話,那麼沒有人願意去基層服務的。
一輩子呆在基層,只會被人看不起,因為如果做這行,如果不求個政治地位,如果不求當個官的話,只想做小兵,那還真的不如擺個攤子,賣地瓜算了。
畢竟小攤販還自由,不用看人臉色,受到比自己年齡低的人指揮。
要升官發財,也別入此門,做生意賺地更多。
何心雲說:“咱們宋鎮長馬上要離開鄉鎮了,不如今天大擺宴席,再吃一頓吧。”
趙子誠說:“對啊,宋鎮長給我們奉獻了不少,這一年不是他的話,我們根本沒可能得到發展,小鎮還有機會去評選優秀小鎮。”
宋以明是個低調的人,不喜歡大操大辦,他說:“算了啦,反正要走了,我不喜歡鋪張浪費,每次上級領導來考察,咱們鎮子支出不少,還是能夠節約就多節約吧。”
辦公室裡又響起一陣掌聲,大家為宋以明的節約而鼓掌。
人走茶涼,更加明顯,宋以明要走了,也撤下了鎮長之位,單位的同事雖然還是很熱情,卻有種虛偽的熱情,讓熱情不那麼真實。
宋以明知道自己要走了,最好走得要低調,他在辦公室裡收拾自己的東西,抽屜裡有一張全家福,是金玲和自己、小強的相片,被塵封子在櫃子裡,很多年都不見天日。
那時候,金玲才23.24歲,正是最青春的樣子,她小孩子生的早,所以恢復得早,身材也沒有變形,胸部還很豐滿。
小強才兩歲,圓潤可愛,是最人最可愛的樣子,她本來應該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
宋以明嘆了一口氣,把相框放到紙盒子裡。
還有一支筆,這支筆是日報寄給他的,他才進單位,比較喜歡寫作,有一次寫了一次社會現象,被登上了報紙,雜誌社還送了一支筆,作為報酬,因為那個雜誌社太窮了,所以連稿費都發不出。
可是後來,他沒有堅持寫作,鄉鎮工作太忙了,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哪天有時間寫作啊,於是他的寫作夢想就閒置了。
真是可惜,真是浪費了很多時光。
今年三十歲,我得把過去的時光補回來,心無旁騖地追求事業。
還有農民伯伯送給他的禮物他也放在了櫃子裡,珍藏了幾年,是一根金黃的高粱杆。
有一年,遭遇太乾暑熱,連續很多年都沒有下雨,是宋以明求水利局的人來看看,最後用來電子降溫的方式。
農民們還很驚奇,不知道原來人真的有操縱自然的能力,居然能把大炮打到天上,夠呼風喚雨,那都是好多年的前的事情了, 現在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辦公室出現了敲門聲,是趙子誠,他是來告別的。
“宋鎮長,以後記得叫我喝酒,我也想練練酒量,以後陪著領導喝酒。”趙子程很真誠地說。
宋以明說:“其實要升職是很複雜的, 不光是陪喝酒那麼簡單,你以後慢慢領悟吧。”
“你還年輕,在鄉鎮多歷練幾年,也是不錯的。”宋以明拍了拍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