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59章 燃燒的石頭‐‐羅丹的私人化雕塑
我第一次接觸到羅丹的原作是在中國,時間為1992年。把羅丹的作品搬到 東方文明的古國來展出,一時驚動了世界。前往中國美術館的參觀者人山人海 ,好像去看羅丹本人。我懷著景仰之情擠在人群裡,伸頭探頸去搜尋羅丹的每 件傳世名作。可是,這&ldo;第一次接觸&rdo;給我的印象卻十分意外。它真正震撼我 的並不是那些舉世皆知的名作《思想者》《巴爾扎克》《行走的人》和《加萊 市民》等,而是一件潔白而透明的大理石雙人小像‐‐《吻》。
當然,我很早就從畫集上見過這件雕塑,這赤裸的男女在相擁而吻的一瞬 ,和諧優美又充滿激情地融為一體。我把它當做一種完美愛情的象徵。然而, 站在這雕塑面前,我卻感到有一種私密的氣氛籠罩著這兩個糾纏著的男女,無 法剋制的情愛使他們的肉體在燃燒。跟著,一切生命的慾望全都集中在他們的 嘴唇上來。這時我發現,他們的嘴唇並沒有接觸上,中間還有很小的一個空間 。我圍著這雕塑轉了兩三圈,我感到這小空間中似有一種無形的氣流。一種熱 切和急促的氣流。他們的嘴唇正在顫抖、發燙!我被這件作品所震撼。這不是冰 冷的大理石雕,而是兩個活生生的熱血沸騰的生命;這不是愛情的象徵,而是 被情愛點燃的兩個&ldo;具體的人&rdo;。他們是誰?這中間是不是潛藏著羅丹和他的情 人卡米爾&iddot;克洛岱爾的那個美麗又殘酷的故事?
從那時,我就很想去巴黎尋找答案了。
在巴黎,《吻》就放在羅丹美術館裡。
這座歷史上叫做比隆別墅的美術館曾是羅丹的故居。但它只是羅丹晚年的 住所。1908年經奧地利詩人裡爾克的推薦,羅丹才搬到這座典雅的豪宅中來。 克洛岱爾從沒到這裡來過,她早在這之前就與羅丹決裂了。比隆別墅對於克洛 岱爾和羅丹那場狂熱又痛苦的戀愛全然不知。是啊,我在美術館樓上樓下走來 走去,感覺它什麼也不能告訴我。
故而我看《吻》,竟不如在中國美術館那樣的震撼,為什麼?我挺茫然。
可是,靜下心再看美術館大大小小的原作,吸引我的仍然是表現男女情愛 的那些小像。有些小像是先前不曾見過的。羅丹怎麼會有這麼多這類題材的作 品?只要專注地觀看每一件作品,就會覺得掀開了遮擋羅丹私人生活帷幕的一角 ,一種幽邃的、私密的、生命深層的氣息便透露出來。於是,漸漸覺得與先前 從《吻》獲取的那種感受又連線上了。
這時,兩隻手出現在我面前。一隻是男人的,一隻是女人的。只有這兩隻 手,它們像是由一塊石頭裡&ldo;冒&rdo;出來的。那男人的手橫著伸過去,試探著, 又大膽地去觸控女人的手。這是羅丹的作品《情人的手》。這《情人的手》如 同《吻》那樣‐‐此刻身體的全部神經都跑到手上。手也在發抖和發燙。跟著 同樣是生命的燃燒。
但是對於愛情來說,&ldo;觸&rdo;比&ldo;吻&rdo;的意義偉大得多。&ldo;觸&rdo;是聖潔的身 體語言的第一個字,它要用無比的勇氣來表達。這輕輕的一觸依靠的卻是內心 的千鈞之力,它是一種偉大的起點和輝煌的誕生。於是,這《情人的手》比《 吻》更具驚心動魄的力量。
誰能像羅丹如此敏銳地發現愛情中這最初的勾魂攝魄的一瞬?發現手的神聖 的意義?發現手是心靈的觸角?心靈中一切最細微、最真實的感覺全在手上。
羅丹說:&ldo;如果一個人失去觸覺,那麼他就等於死了。觸覺,這是唯一不 可替代的感覺。&rdo;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