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印度底層的悲慘生活 (第1/2頁)
炮火連三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印度的幾個王朝覆滅之後,相繼的進行軍事管理,好的制度和民風民俗都一一被保留下來了。 王弼等幾位侯爺去巡視居民時,路上遇見了奇葩的事情。 就是他們信奉的印度教,大量的寺廟中聚集著數不勝數的女孩。 有的女孩面黃肌瘦、有的女孩年輕貌美、有的女孩人老珠黃。 他們又不是尼姑,為何和這些僧人生活在一起。 他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旁邊的百姓告訴他,這是“聖女”。 印度聖女源自印度的一項古老的傳統,來自貧困家庭女孩進入青春期後,就被迫賣身於寺院,成為印度教高階僧侶和婆羅門長老的性奴隸,因此被稱為"聖女"。 這些地位低下的鄉村女孩10歲時便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婚姻模式,將自己一生幸福都獻給了當地的神,為本村的村民進行宗教儀式和做祈禱。剛剛進入青春期,她們便在儀式和慶典上嫁給寺院 ,然後和僧侶共度洞房花燭夜。 透過交換身體,寺廟和這些貴族會給對方父母一定的賞賜,而且對方覺得女孩做這種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本來古代就是男尊女卑,又加上當地婆羅門種姓制度的森嚴,用來統治百姓的工具。 百姓們沒有活路,不得已不做出這種令人憤恨的事情。 王弼知道之後,大罵道這種噁心人的制度。 “簡直把百姓壓榨的一根毛都不剩,和殘暴的元朝四等人制度有何區別。” “弟兄們,給我一個一個寺廟的去搜,這些僧人全部給老子殺光,把這些女孩遣散回家,告訴他們的父母,如果再有這種事情,全部砍頭。” “派人通知國師,寺廟的僧人做的都是摻無人道的事情,還有他們的身份、土地全部收歸官府,有官府統一分配。” 王弼處理好這個寺廟的聖女之後,立馬奔赴下一個寺廟。 他透過張發告示,舉報者重賞,一時間轟轟隆隆解救失足少女的正義之舉,正在席捲整個南印度。 馬政、朱標在這些國王皇城選了一個據點,把這大半個土地,稱呼為“恆河行省”,當地的人口、戶泊、土地、資源全部整理檔案。 讓這些本土官員輔助處理,不到半個月全部整合完畢。 貴族和官員貪汙的土地和財富令人髮指,他們佔據了這片土地八成了資源,他們過得越來越滋潤、富足,老百姓越來越窮。 根本就不把這些百姓當人看,大明朝的官員世坤和他們相比,根本就不夠看的。 種姓制度是一個滅絕百姓亡國的制度,是殘暴統治這些百姓的暴政。 朱標把種姓制度寫在大明律裡,敢施行、傳播者誅殺九族,總之敢碰他就是死。 慢慢入了四月,四月的南印度恆河平原還是非常炎熱的,很多地方都發生了饑荒和乾旱。 這導致大量的百姓死去,馬政也是無能為力,因為他不可能把剩餘的軍糧全部分發給百姓。 只能不斷的從東南亞各個行省調運糧食,使這些百姓度過這一劫難。 雖然解放了這些百姓和奴隸,但是休養生息不是幾年時間就能解決的。 幸運的是,剩下的國王都是開城投降的,沒有損壞太多的房屋和良田。 下一場秋收也能收取不少的糧食。 但是面對官員不夠用的問題,暫時是無法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馬政想出來一個主意。 “朱標,大明朝的胥吏世家大族不是多得很嗎?還有大量的流放官員、落榜官員、下獄官員,但是能用不是,至少比這些印度官員好使用多了。” “這些印度子民太懶,也太笨蛋和野蠻,簡直和土著沒啥區別,只害怕你拿著刀來威懾他。” “一句話就是沒啥文化,京師那些官員一個個不是說教化四方嗎!乾脆把他們全部拉過來好了。” “讓他們也為大明朝開疆擴土做出一點貢獻,傳播大明朝的文化,只有文化同化他們,這片土地才能永遠屬於大明朝的。” 朱標聽完之後,覺得非常有道理。 “就依舅舅所言,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於是,朱標讓藍玉的兒子藍田率領三千水師,帶著搜刮的寶藏返回京師,告知這裡的戰況。 洪武十六年六月,藍田副將軍帶著三千水師和寶物、美女、奴隸帶回京師。 航行了三個月,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