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耳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
“是在放棄我和接受父母的安排之間做選擇,他當時是選擇了父母的安排,至少最終事實呈現出來的是這樣~”
“你們是很自然就分開了嗎?”
“我們彼此是有告別,當時那男孩子被父母帶回家,我們強行被分開了。我的性格也是屬於很剛烈的那一種,就去找他堂叔、找其他親戚,鬧得整個工廠的人都知道。”
“啊,還有這樣一段故事呢?”
超出麥客的想象是,90年代的父輩們,為了感情真的會抵抗父母的意志而努力一把嗎?
“後來是他的父母,又把他送到工廠裡來跟我告別!”
“釋懷了,其實也是很好的,雙方各自迴歸新的生活~”麥客認為‘時間撲面而來,我們終將釋懷’正好詮釋了這個詞。
“在那個時候,我是用‘受害者’的心態在面對他的告別!”妮娜緩了緩情緒,感受到了內心深深的遺憾。
“我現在意識到我曾經是傷害到了這個男孩子,我已經忘了當時是怎麼樣一個情緒化語言對他的指責,印象中是非常狠、非常傷人的話~”
麥客彷彿看到了當年男孩在呃被父母送到工廠跟妮娜告別的場景,妮娜感覺那不是‘送’,而是‘押解’一樣的狀態。
“我們之間的感情,你做不了主的話,你就不要來招惹我啊!”
“對不起,妮娜,我很愛你~”
“愛有什麼用?現在還不是一樣讓雙方痛苦!”
“我努力了~”
“你努力了,為什麼還是要放棄我?放棄我們這段感情?”
“我爸媽……”
“你家就是看不起我是農村出來的,看不起我沒爸沒媽是不是?”
“也不是…”
“那你們家就是勢利眼!”
“我不是…”
“你不是,你為什麼讓我現在這個樣子這麼痛苦?”
“……”
“你什麼話都聽你爸媽的,你走吧,我再也不想見到你~”
“……”
男孩子在妮娜面前被數落、指責得‘體無完膚’,哭得稀里嘩啦,在男孩走的時候,彼此都很難受,卻也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最後,兩人就分開了。
多年後回憶這一段感情,妮娜認為當年自己是“受害者模式”,也叫弱者模式在作祟,認為不是自己的責任,自己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無法做出任何讓自己更好的改變。
在這個角度之下,受害者方面會認為自己很可憐,好像整個世界都在和他作對,每個人都對他不夠好,覺得自己時時陷在不被理解困境與受傷的感受中。
“我們總在用一個受害者模式講一個‘加害者’故事!”
麥客看向妮娜,心裡神會的點了點頭,“姨姨,在我們的身邊,80%的人都有‘受害者’心態,認為一切都是‘外面’、都是‘別人’的錯。”
“沒有人天生就擁有受害者模式,事實上,我們的受害者模式是後天生活經歷所造就的,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面前,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和弱者,把自己和其他人,和整個世界放在對立面。抱怨,埋怨,負能量纏身。”
2
“我的導師,後來也跟我分享了這個情況~”
“後來姨姨你們再見過面嗎?”
“沒有了,差不多三四年以後,我碰上了一個我們彼此都認識的一個同事,也是他的親戚,就說後面他家人安排的婚姻還真的不是很幸福~”
“可能他也會後悔放棄姨姨您吧?”
“這個我不知道,就事論事,當時這男孩子還是很帥很溫暖的人,對我的愛也是很純粹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