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鉤釣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澤熙察言觀色,很合時宜的端起酒杯和廖強碰了一下,儼然一種我有酒你有故事嗎?的感覺,廖強喝完酒,這次直接用手擦了下嘴,才慢慢說道:“2010年上半年,國家宏觀調控的出現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一度對包括棉花在內的整體商品市場產生了抑制,但棉花整體走勢明顯較其它商品穩健,穩步上行。
但是進入7月以後,現貨供應的緊張狀況開始顯露,棉花期貨倉單數量亦快速下降,鄭棉cF1009合約上出現逼倉的苗頭。雖然最後在政策和市場兩隻手的指導下被安全化解,但是已經為其後棉價的報復上漲埋下隱患。 7月到8月棉期貨指數從溫和上行到一線,我也是在這個階段開始建倉的,但當時棉花的價格就往年來看已經不低,所以我只建了很少的倉位。
後來想想,這個階段是一個被市場認識和接受的過程。甚至這是一個平淡亦無趣的過程。棉花期貨持倉從年度40萬手下降到20萬手,日均成交量從30萬手以上下降到不足10萬手。其實事後我們才能知道:這只是暴風來臨前夕的平靜,此刻的棉花期貨彷彿在臺風中的風眼!周邊早已風雲湧動,而中心卻僅僅是在平靜中積蓄動能,等待爆發!
2010年9月1日開始,市場注意力擺脫對cF1009合約的逼倉風險,轉向到對新市場棉花產量的關注之上。而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所得到的新作物產量的資訊都是讓人悲觀的,中國預期中的增產成為傳說,人們開始討論到底是減產17萬噸還是70萬噸,國外:美國棉花已經不足以滿足供應,印度開始在恢復出口的問題上躊躇不前,供給不足的訊息滿天飛,棉花出現了高開高走的情況,眼見長達兩個月的整理突破了,我也適當的跟盤進去,但整體倉位只是我賬戶的一成。
自那天開始一夜之間,棉花就完全變了一個樣。棉花再也不是那個一提起來就是“軟綿綿”的東西,而是“暴烈”、“激情”、“慾望”、“恐懼”、“貪婪”……。9月2日,鄭棉期貨指數就突破這個歷史性的關口,9月20日突破2萬關口,11月5日突破3萬,11月11日最高觸及元\/噸!之所以上述幾個時間點我記得那麼清楚,是因為我當時都做了加倉。”
“漲那麼多你還敢加倉,就不怕跌嗎?”劉澤熙問道。
“怕,當然怕。但是看到賬戶裡每天都暴增的可用資金,我那時候唯一想做的就是加倉,況且就以往的經驗,期貨的的軋空是沒有盡頭的,除非有非常強硬的調控手段。”廖強一邊回憶一邊說道。
“那調控政策出了嗎?”劉澤熙問道。
“當然。這期間國家兩次啟動國儲棉儲備競賣,合計向市場投放100萬噸國儲棉,但無法阻止棉價上行。同期,美國棉花期貨價格從85美分持續上漲到152.42美分,漲幅為79.4%,略遜於國內。但是我們從兩者價格的聯絡上看到了一個狀態:互為迴圈!即中國價格上漲成為美棉上漲的理由,同時美棉上漲成為中國棉花上漲的理由,這個迴圈非常的變態。”廖強說道。
“那你當時賺了多少錢?”劉澤熙好奇道。
“我最後一筆是在元左右加倉的,平均成本元,一共持倉了近600手,11月11日峰值的時候,毛賺兩千八百萬。”廖強實話實說,沒有隱瞞。
“賺了還不跑,回撥吃虧了吧。”林鈺也是第一次聽廖強講他之前的交易,但她知道棉花期貨自11月11日開始有一波明顯的回撥。
廖強尷尬的的笑了笑,但又嚴肅的說道:“回撥?豈止是回撥,簡直是屠殺。豈止是吃虧,簡直吃肉不吐骨頭。”
他又點起一支菸才說道:“以國內一個月內兩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發改委明確點名批准棉花上的投機炒作為轉折點,政策意志短期內集中爆發。11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