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童謠 (第1/2頁)
木裡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鳳五年,社祭日過去不久,長安城街坊市巷中流傳出一則童謠。
其言曰:太子隱,宗王升。格文祖,達四聰。
有那好事老耄將《尚書》翻出來,信誓旦旦,言說此乃天降讖瑞,正與《虞書.舜典》暗合。
“文祖,堯帝也!隱太子,王宇也!宗王升者,王宗當顯也!達四聰之四,正應排行之四也!此童謠乃述隱太子幽魂入文祖廟,求大統與四子王宗,承續帝業。王宗少小聰慧,四歲能書,八歲能畫,必能詢四嶽,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也!”
為童謠註解的版本有很多,大體上都指向一人,那就是功崇公王宗。
但凡讀過《尚書》的儒生,都曉得些意思,因為這首童謠本就是羅陽從《舜典》中生拼硬湊出來的。
趁著社日,羅陽與鄧禹、朱佑三人各做了一副裝扮。拿上蜜糖乾果,化身怪蜀黍,打一槍喚一個地方,跑了長安城周圍好幾個社祭,哄來貪嘴好吃的孩童,將此童謠散播了出去。
具體效果如何,那得讓子彈先飛一會。如今
的新朝太子是王宗四叔王臨,叔侄倆都排行第四,也有人將童謠解讀成王宗將承隱太子之賢,輔助叔父克艱扶難,承續王氏帝命。
不過總體風向,還是王宗當立的意見佔了上風。
因為當年隱太子之死,死的可惜。狗血門事件壞了這位儒雅公子性命,時人多惜之。此童謠一出,世人對隱太子的憐惜之情,便又轉嫁到王宗頭上,也不再去計較這貨近年來的風評做派如何了!
“童謠已散播出去,未知成效如何了?”
驢棚賬房中,鄧禹略顯忐忑的正在踱步。他們三人自社日過後,便貓在驢棚中沒有怎麼出門,對於童謠引起了何種反響其實一概不知。
“仲華,莫要心焦。童謠只乃開胃小菜,快快坐下,一起將讖文琢磨了,好刻石鑿碑。”羅陽安撫道。
自從韓兆第二次光臨驢棚,將韓千千訣別的話語轉述後,針對王宗的計謀便悄然展開。
羅陽的謀劃其實也簡單,就是利用世人篤信的圖讖之說,將王宗抬出來搞事情。
開始打算的是往長安買幾個流民奴僕,打發到乞丐群中,送與幾串大錢,讓其將讖言散播了,便任其自生自滅。
不過這樣做總是有跡可循,萬一讓有心人或是繡衣執法察覺了,順藤摸瓜,遲早能查出根底。
所以三人商議了,趁著社日渾水摸魚,讖言換做童謠,借孩童之口,給王宗上眼藥。
至於藥效怎樣,就要看如何發生化學反應了。
太子王臨已做了十來年的安穩太子,說起來也是個病秧子。據傳有一段時間,上朝都要人來攙扶。究其原因也是壞在了色字根上,被女人掏空了身體。
他二哥王獲死的最早,因為私殺奴僕被老爹處死,而後大哥又因狗血門也被老爹處死。
剩下的三哥王安面對心狠手辣的父親,心裡受到刺激,患上了迫害妄想症,整日神神叨叨的難堪大任。
所以太子位便落到了王臨頭上。只是這廝除了女人那點事,其他的本事實在是稀鬆平庸。
長安城中傳出童謠後,王臨也聽聞了。這位當朝太子並未在意,正在一門心思撩撥母后身邊的一個侍女,原碧。
王莽老妻自從兩個兒子死後,終日以淚洗面,最後哭瞎了雙眼。王臨時常侍奉左右,倒也有些孝心。
不過除了孝心剩下的全是色心,趁著老母眼睛看不見,便要和原碧眉來眼去。
小侍女自謂奇貨可居,與太子弄得火熱,但從未讓其得手。這使得王臨有些茶飯不思,又有些樂不思蜀。長安城中傳出的風言風語,實在也無心理會了。
太子王臨不放在心上,但長安城中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