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即,就是說,我們在空無中,無法選取像是日常生活中一樣的座標系、維度,或者參照物,或者參考系、或者目標點、線面甚至於空間等等,都是“無一能夠選取”的狀態;
目無所選,其無以為中,無以選中,故,以無為中。
而也,因其“無相”,故可以任意相;則就是說,可以用平面圖或者“任意選取相”來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擬態化顯示;但這終歸是屬於技巧,最好還是要回到“道”的根本中,不然感覺所生成的“道”不夠純;
而如果我們對於“道”的理念不夠純,那麼,所生成的“道”的這種思路就也可能會導致一定量的偏向,能夠儘可能回到根本中,當然是比較好的選擇了;回不到再另說。
那麼,當我們以“無·無相”作為我們的思維力時,就是說,不會產生任何的“非實證性事物”,甚至於不會“有”;因為在道體中,一切都是“無有”的狀態;
而其中,當我們加入、或者像數學公式一樣,帶入了“非實證性世界”的這樣一種經過取樣、取樣性的條件後,就是會發現,其實我們所在做的就是說,想要從“空無”中變出一個“非實證性世界”。
而“空無”卻又是一無所有的狀態,那豈不是和我們所生活在的“非實證性世界”相互矛盾了。
但因為,我們是因為“以取樣入道”,就是說,因為觀察了我們眼前的這個非實證性世界以後才開始思考一切來源的;
非實證性世界,就是說,我們並不知道眼前的一切真假情況,也不知道眼前的一切虛實情況,但是無所謂,因為無論是現實還是幻覺還是妄念等等,它們的根源都是一樣的。
那麼,就是說,我們不能夠隨隨便便地就遺忘掉這一客觀的取樣線索。
發現,在空無中,一無所有;但是在我們所生活著的“非實證性世界”中,一切卻又都是“有物”的狀態。
而純粹的“空無”是無法生出“有物”的;
而如果想要在“空無”中設定生成出一種事物,那麼,就是說,是會生成一種“無有的陰”和“無有的陽”;因為它們倆要交替表現,當其“無有的陰·這種有物”出現時,就會有“無有的陽·這樣的有物”消失;
而“無有的陰”和“無有的陽”其在空無中的本質以及各方面因素都是不會被改變的;
即,其,在“空無”中,“無有的陰”就是“無有的陽”,“無有的陽”就是“無有的陰”,“二者同為無有狀態”;且,“無有的陽”來自於“無有的陰”,而同步地說,“無有的陰”則也來自於“無有的陽”當中;二者,相互生成,而又相互不存在;以一種“無有若有,且在這一階段中不完全有”的方式出現。
因為,在這一階段中,我們無法定義出“有”;
都是處在一種“非實證性狀態”和“無有”的狀態中的。
而,只有當我們將眼前的這個“非實證性世界”定義為“有”時,這種“似之無有而有的陰陽”狀態才能夠與之相互代替。
但現在,我們並不想這麼草草地去代替,因為,此刻,我們還沒有“證透陰陽”;
不能夠“證透陰陽”,就是“與物不明”;
因為,就此刻而言,我們還沒能夠從“無有”中看到半點關於“有物”出現的資訊;而只是,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是從一種“無知”的狀態入手,即,我們眼前的“非實證性世界”,因為,我們並不知道一切的真假情況,而就只是從現象中獲取了一定的“資訊樣本”;
但,我們卻並不知道這樣的:我們這個世界的“非實證性資訊樣本”它究竟如何?
不瞭解;以其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而此刻就只是發現了一點點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