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到“有物”中,繼續一開始的問題,即“有物的陰”為什麼可見,“有物的陽”為什麼通常不可見。
而其,對於這一問題,事實上,雖然我們沒能夠給出較為直接的答案,但卻是已經將其中的理論描述的七七八八了。
是為,“有物”也不一定可見啊;
而“有物的陰”可不可見、有沒有形狀、形貌力我們也可以不用去管;因為它就只是在將“有物”類比成為“空無”下的狀態,去看守其中的“陰陽”性。
而至於“有物”是否真的有實物當真會影響到我們對於一件事物其中“陰陽”的判斷嗎。
即,這時的我們雖然是在研究“有物”,但卻依然是要把“有物”當成是“空無”一樣在研究;因為一切的“有物·或者說實物”它們的自性、即本身也依然是“空無”的狀態。
以其我們眼前的這塊石頭,具有它陰實性的一面,則就是說,它正能夠幫助我們守住我們所在的生存環境;因為“陽”就是從“陰”中來的。
只是,我們暫時沒有討論出“它的陰”在哪裡;
但事實上,一切我們可見“陽氣”的生成卻是離不開它的。
而這一些話,可能是會被認為胡說,但如果我們把眼前的“石頭·有物模型”,換成是為地球,換成是為太陽系的物質存在情況,或者說銀河系的基本物質情況;再或者是,整個宇宙的物質基本構成情況;那麼,其中我們的思路是不是就會被開啟一些。
因為“一切的有物”,於空無中,都是同樣的原理;那麼,只要我們能夠推論出其中“無生有物”的過程,是否便就是會逐漸地瞭解到“世界組成的自然情況”;
或者說,為我們的認知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因為,無論是爆炸起源,還是神論起源,還是自然不異的不去構想它的原由,都也只是為我們頭腦中一種對於眼前世界基礎簡單邏輯認知的基本思路。
事實上,我們也不過是在用“法自然的空無”基建出各種各樣的“無有而有”的模型;使得我們能夠更為詳細地對眼前的事物進行認知;即,一切為什麼會“動”,為什麼會“有”,為什麼會“相互作用”。
事實上,這些古人多多少少也都是會有思考到的,因為從各種各樣形狀不太化一的太極圖形來看,其中我們所要描述的“有物環節”與這樣的圖形模型是非常密切的;
但也,有時候我們可以不用去看圖,因為看圖會著相和執相進各種各樣的圖形之中;比如當我們看了太極陰陽的符號後,就著相進了陰陽的符號中;學習了各種各樣的知識以後,就把真正世界的真相忘得一乾二淨,偶爾也只是在當做話題在聊一聊;以此也可見,我們是有什麼執著什麼,學什麼執什麼,看見什麼執著什麼;所以,才有提出破執、毋固等概念;
儒家其實才是最難學的;可能看起來很入門,讀讀背背就行,學而時習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對於記憶這些也並不牢靠;
“但真正要讀懂儒家,首先得是要先精通佛家和道家”;因為“為人所需”的一門學問,是很難去考量仔細以及考量清楚的;涉及到“出世入世”;因為現有的一切人類行徑,甚至是於我們對於“認識到道、學習知識、講求科學”等等的體驗,也都是為人所需的一種感欲;因為都是想要從“為人”基礎上出發的。
“為人”也並不是說就是做好人或者做不好的人;這種分直接性的劃分好壞人的方式實在是有些太過武斷;這種就好像各種喜歡把一切拆成兩半來看待的人,都是不太懂得現實和自然性人生態度的人;例如唯心和唯物;首先根本就沒人真正知道“心”是什麼,就連唯物的人也不知道“心”是什麼;這個問題簡直就像是在進行某種“拷問”一樣;而“物”又是什麼,僅僅是指代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