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以不足而奉有餘;
所以,人之道最好是自己去按照天道的做法去進行,如果不懂得這種,自我上下、左右、前後、有無甚至於貧富等等的“自衡之道”,等到天道來處理時,也就極可能是各種各樣的戰爭、矛盾與災害了;
那種場面,是生命所不能夠承受的代價;其人之道,由僵化、兩極分化所逐漸拉開的這種衝突和矛盾,以其所引發的溝壑,都是需要用生命去填補的;這不是想不想、樂不樂意、願不願意、發發慈悲、發發善心的問題,而是迴避不了的現實問題;
為什麼“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
其“天之道”是什麼,“人之道”又是什麼?
天道雖然象高,但卻能處眾人之所惡,自上而下,否則如何使萬物降生呢,所以損上而填下;善利萬物而不爭。
人之道,雖然象低,但是卻是受向上的地氣影響而生,當然是“崇尚和崇上”了;想要終日乾乾,就是要去“處下”,才能履行天道行健的責任與事態;而即使你不願意,但也許都已經在做了。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而我們也可見其地氣,在受以大任時,所能負大舟的這種積厚而力的情形;
而如果只是看到一些風景和事物的動態現象就察覺出一番剛柔、軟硬的感悟,那都是道可道非常道的事情,除非是在相互配合著進行借喻,否則所講也根本很難以及很不容易去用作現實當中;
甚至於還會和當下這個人所處的環境相悖;然後讓他覺得你所解釋的道理不行,根本就行不通,不能夠實施;因為每個人的能耐畢竟是不一樣的,而即使大家都有手有腳,但就是你做得了,我弄不出來,就說這番比較氣不氣人。
以其這世界上最堅固、剛硬的事物都是從柔弱中誕生的,否則我們以為“金剛”一詞是如何從“夢幻泡影”中化來的,其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一些不能夠被解釋通,不能夠被理解的話語,其所要表達的含義,當然是要從這個世界最為基礎的認知中逐步進行推演了;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擁有了“跳躍性”思維,可以使事物簡便化,其結果,往往就是忽略重要資訊;
你知道,你的子孫知道,你的曾子孫也許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因為每一代為他們所打造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的影象、文字等傳家寶性的淵源以及智慧結晶還是要保留下來的;世界這麼大,藏本無字天書在其中引線般的穿遊總該不過分吧。
其“天乾”右旋而上,“地坤”左旋而下;這是我們從“無中生有·無有而有”的辯證中,逐漸察覺到的一種“不異的著相·結論性”答案。
而就連我們的伏羲女媧的規和矩圖也顯示了這點,為雙螺旋樣的基因結構圖;
那麼久遠的事情,就已經在解釋這樣的宇宙情況,可見我們人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於“自然”的認知能力變向進了何種不識英雄主的山僧程度中;
所以,才說“沒意智的人”,即,那些什麼都不懂的人,也許才是最保留宇宙最本真、真相的一群人;即,往後對於“道·宇宙”這種思維認識的事情,要麼不懂就別懂,陷入一種日用而不知的狀態中,要麼想懂就可能是需要去懂很多事情;
所謂一通百通,一竅通時百竅通;而我們的“竅·開竅·覺·覺悟”究竟覺悟在哪裡;這點倒是還有點小重要。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這句話我也不想去解釋,不知道什麼意思,但顯然都是要圍繞著我們這個世界“最本真·不異而易的道理”去加以實踐說明的。
因為所顯示的,就是那種不異而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