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五氣之一的“水”在道通的情況下積藏,而其一旦積藏出成果,積藏出一定的能量,卻是否又可以認為,是另一五氣之一的“火”最起初時的發生之處。
而儘管其五氣之一的“水”和五氣之一的“火”雖然象徵著兩種不同的狀態;但要知道的是,這些都是我們在“不異中易”出來的,而真實的卻都為“一股氣”。
而既然是“一股氣”,便是否就可以認為,其一直處都是處於“水火二氣”不斷“交合”的這麼一種看似混亂、但實則十分條理的序列狀態中。
因為“混亂”,便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懂“氣”,或大自然的這種規律,或者亂去以自己的角度劃分大自然的規律,覺得不對稱才會產生“混亂感”。
而也是,我們也便就知道,於那種最初“水之積”的狀態中,其我們抽象出來的五氣之一的“水”和五氣之一的“火”二者就是在發生“衝氣以為和”的這麼一種現象。
可對於外界所展現的,卻都只是為同一種不異的狀態,因為就是“一股氣”,只是我們“易”出了不同。
而後,我們再次開始定義,定義“水為積”的是“陰”,是使得物體“實化”的這麼一個形成過程;而“火為通”的是“陽”,是“化虛”的這麼一個過程。看得見的,為實化,為陰;看不見的,為化虛,為陽。
而能夠從前到後,由始至終,扭轉其“水為積”到“火為通”狀態的,或者說,於外界中,我們所看到的“一股氣”的模樣逐漸發生變化,就便是“水火、陰陽”之間的平衡漸漸在“一氣”現象中,發生了調轉。
而也根據我們之前所考慮的條件:其便是,究竟是誰在協調、調解“水火之間”“虛實之間”,“氣”的比例;因其世間無論變成什麼樣子,哪怕是一片混沌,其也都是自然,不存在是否失衡的狀況。
而能夠代表、體現其整個“平衡”“衝氣”調轉過程的,這麼一個“注象、釋象”型的符號,那麼它該有多麼重要;因為如果我們連由水火之間“衝氣以為和”的這種平衡性的標準都不瞭解是誰的話,那就永遠也別想在“水火、陰陽”二氣之間的鬥爭中停息下來。
而既然,這些如此不同的“氣”,都是我們在“不異中易”出了此般區分,那麼把握其“陰陽二氣”“水火二氣”“虛實二氣”甚至“寒熱”等等諸多物理概念平衡的,也必然就只能是這股“氣”的本身;
因為無論何時,事物所展現的狀態,在外界看來,也都是處於“陰陽二氣”平衡的物理階段,因其本就是“一氣所化、一氣並作”的這樣一種情況。
而這種,描述“氣”時時刻刻好像都在“衝氣”,但時時刻刻對外又只表現出其一種狀態的,我們稱之為“木”;
即,既能時時刻刻描述“陰陽、水火”二氣在自然變化中的“衝氣”比例情況,又能體現事物“衝氣以為和”甚至物極必反狀態的就是“木”了。
但相比之下,對於自然界來說,其便是不存在所謂的什麼平不平衡,而也只有對於“人”來說,才會有我們所渴望的平衡。
所以,其我們必然還是要回歸到自身“以人為本”的視角中。如此,我們也便漸漸的、將我們所渴望的,那份甚為稀有、能夠為我們所用的“衝氣以為和”的平衡,用“木”來表示。
而同理,我們也就知道了,確實是有這股“氣”在展現自然“陰陽”的調和狀態;而這股“氣”是什麼;這股“氣”就是“道”,就是“無量無相”;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壽者相”,就是“我相即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相”。
所以也可見得,其五氣之一“木”特徵,是多麼接近“道”的無相和陰陽品性。
而既然,我們知道了是“道”和“木”在調控,展示出諸多事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