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雍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官府拿人擾村坊 游龍驚蟄再上天
話說,這關外大地,自古便人傑地靈,民間的傳奇之事頗多。此間不但養育了諸多的英雄兒女,更兼鬼狐仙傳層出不窮,於是便有一位清代文人作詩一首,單道此等事,詩曰:
“朔風吹裘錦,兀立孤峰頂。人語若相聞,眼見苔痕迥。仰視千障厚,層疊青蘿嶺。諸般至吾前,傳聞皆洶洶。荒殿靈狐現,驚慌難嘆詠。爐中古蟲魚,細看乃漢鼎。破壁半山開,飛瀑臨頭頂。下至無底淵,地府鬼神醒。端的奇絕動心魂,長嘯一聲驚爾等。”
此詩中說的,正是那山神廟祝,清晨起來,踏臨孤峰,抬頭上觀,便似有仙人耳語,俯視深淵,便似有地府門開,遍歷奇絕而自嘆服,道的正是一個“奇”字。可這話又得說回來,這一類的鬼神仙吏,一般凡人又如何見得,須得引出一個人來,才好向眾位看客一一說知。這個人既不能是得道的全真,更不能是山間的羅漢,只能是一介江湖中人,身份低微,如同菜籽兒般大小,方能親歷多方,知曉諸般的民間瑣事,便如同是一條游魚,帶著爾等周遊諸番,遍歷江湖,去大開眼界。
可是在引出此人之前,還需去說一說關外百姓的疾苦,以便叫諸位得知當時的江湖乃是個什麼樣子的。即便這裡時常風調雨順,卻也難以昭示普通百姓的心境,之所以如此說,皆因民以食為天,倘或要時不常的餓餓肚子,誰還有心情去唱太平歌呢。可這關外自古便是產糧之地,如何也鬧開了饑荒了?箇中緣由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呢?且聽我慢慢道來,諸位便知端的了。
想當年,八旗軍橫掃天下,打出一個偌大的清王朝,卻也軍威盛壯,國泰民安。期間也有康乾盛世,大清中興,可到了後來,那慈禧老佛爺垂簾聽政,任用奸佞,恣意妄為,便將一個好好的花花世界、朗朗乾坤攪得開鍋般散亂。要說她是如何的妄為的,自然罄竹難書,這裡就只好拿她一天的伙食來舉個例子,雖然管中窺豹,卻也可見其一斑了。通常一年三百六十日,每天早上她都要吃各樣餑餑一百零三樣兒,配湯口一十七品;晌午則要上齊滿漢大菜七十三道,主食二十品;晚間那算是最節儉了,也需粥品二十品,粥果無算。如此耗費下來,直至洋人用堅船利炮敲開了國家的大門,她也坐不穩金鑾殿了,連刷懿旨,對列強宣戰。然而幾場戰爭打下來,卻是諸般不利,不但被燒了圓明園,就連軍隊急需的糧草也供應不上了。如此一來,作為清廷大本營的關外便也閒不住了,須將所有的糧食都囤積起來,一併送往關內勞軍。
那些奉天省的衙門口兒是幹什麼的,當然要藉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了,更有那有門路的,走動人情,將好處遞到了太后手裡,討得一個“好”字,被賞了黃馬褂,只知向同僚宣示恩寵,就顧不上百姓的飢餒與安危了。
可就在臨近奉天府的一眾村落之中,恰好就有個行頭村,而咱們在本書中正要引出的江湖主人公麻三兒,恰好就藏身此間,正將養身體呢。此前他雖被創多處,卻幸喜並無大礙,又是熬煉過的身子骨,因而耐得住飢苦。而一同逃難至此的成瘸子,也要過飯,早就捱慣了苦日子,對這斷糧一節倒也不甚在意,而箇中最難受的卻只有王大愣了,要說他那飯量那是沒當上老太后啊,否則一眾太監休想再討下賞來,因而他只好勒緊了褲腰帶,去打山鼠,挖野菜充飢。可肚子沒填飽,倒反勾起了饞蟲,這就更是雪上加霜了。眼下他正站在如潮水般的饑民當中,眼巴巴的抬頭看著,滿心希望官家能發了善心,開倉賑濟,救一救這些黎民百姓。
可官家是誰呀,他們只知盤剝壓榨,何嘗發過半點兒善心呢?即便今日會聚的饑民尤其多,他們也不打算開倉放糧,而是全員出動,由官老爺居中坐鎮,師爺則統領著大小衙役,帶足了刀槍劍戟,水火棍無情棍,環繞四周,隨時準備彈壓刁民。內中卻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