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失敗的科學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章內容:波三小不得不說的歷史故事,主角並不出現,更接近科普,大家選擇性觀看。)
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是蘇德之間歷史固有問題含量最高的地區,有著遠比“毫無波蘭”事件更為複雜的多層次鬥爭,因此在體會“巴巴羅薩”北線行動時,這些特色也是必須品嚐的。
立陶宛,波三小中首個建立的國家,在13世紀面臨普魯士人(條頓騎士團)的十字軍東征威脅時,和波蘭聯合建立了波蘭-立陶宛聯邦一度國力強盛(祖上闊過)。
但是在成功打敗條頓騎士團之後(15世紀),立陶宛的鬧事血統就開始發揮了作用,立陶宛-波蘭之間的盟約被眾多立陶宛貴族認為不在必要,如果不是莫斯科公國的強勢崛起,立陶宛-波蘭聯合很可能提前數世紀結束。
然後歷史就到達了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時刻(1772年),立陶宛被俄羅斯帝國吞併。
…………
拉脫維亞,有著和立陶宛相似的原始居民,但是不同於立陶宛,拉脫維亞拒絕了基督教化。
又因為地形隔絕和天然海港優勢,一度成為了漢薩同盟(獨立城市間的貿易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不服教化加上金錢誘惑,這使得拉脫維亞遭到了更猛烈的德意志十字軍修會攻擊,不僅僅是條頓騎士團,眾多德意志小國乃至西歐的王國,都曾派遣王子一類的成員,加入打擊拉脫維亞的寶劍騎士團。
(寶劍騎士團,更像玩不起大十字軍東征的小領主們的搶劫聯合體,在立陶宛比較能打情況下,選擇了拉脫維亞作為目標)
不過這些“菜鳥”騎士最終還是敗給了當地“土著”(1236年),被迫事實上成為了條頓騎士團分支,拉脫維亞至此,真正成為了普魯士人的立陶宛代餐。
最終在條頓騎士團衰落後,拉脫維亞先被立陶宛和瑞典分割,然後在第一次瓜分波蘭時(1772年),同樣被俄羅斯帝國吞併。
…………
愛沙尼亞的原始成分不同前兩個國家,而是和俄國的另一個世仇芬蘭更為接近。
但是也因為這一點,愛沙尼亞在基督化的過程中,不止受到了普魯士、俄羅斯的影響,還有丹麥(又一個祖上闊過的)的影響。
三方勢力的影響,加上在三國中最為“偏僻使得當地“土著”成了各種力量爭奪權利的炮灰。
於是愛沙尼亞的控制權在丹麥、寶劍騎士、瑞典(還是祖上闊過)、俄羅斯之間流轉,但最終落腳於俄國。
…………
在前述歷史因素影響下,使得三國在進入近代的民族主義萌芽期時有著一定區別。
立陶宛和波蘭的親近,加上對於俄德的世仇,讓他們獨立於俄德之間的想法最為強烈,這也使得當地人在最初的時候接近平等的恨著俄德。
而愛、拉兩國,由於傳承下來的地主,大多來自德意志民族(來自寶劍騎士團)或者北歐(丹麥瑞典影響)的外來戶,而這些人又在後臺倒塌之後,積極充當俄國人的狗(典型的外國人之間做交易,本國人吃虧),使得當地人醞釀了仇俄情緒基礎。
再加上作者君捋不順的,天主教基督教各種分支之間的愛恨糾葛,造成的三國在近代化過程差異(教會是歐洲近代文化教育的主力),也使得三國在俄羅斯帝國式微之後,三國民族主義製造的事端也有所區別。
由於近乎平等的仇視俄德,立陶宛的民間民族主義者,在俄羅斯帝國開始衰落時,產生的鬧事行為較為稀少,鼓吹起的仇俄情緒並不多。
不過這些行動也使得原本平等的對俄德兩國的仇恨,開始出現了更加仇恨俄國的傾向。
而充滿對俄仇恨的愛、拉兩國,民族主義者,則乘著兩國統治階級替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