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中間發生了幾件大事,顏神佑和山璞定親的劇本檔期被推後,到現在還沒定下來。有人來求親,倒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稀奇的是來求婚的人。
河間王虞睿,自荊州遣使,直奔昂州而來,為其世子虞杭提親來了。
使者到的時候,顏肅之的表情,真是相當的好看‐‐黑如鍋底!
有人求娶他閨女,證明他閨女搶手,這本來是件好事。哪怕是個反王,也能證明他閨女有價值。讓顏肅之臉黑的是,河間王的使者是從荊州來的。荊州能放行,就代表著荊州的立場變了!荊州與昂州是接壤的,一旦不答應,大家就得馬上抄傢伙對砍了。
荊州正旱著,收穫不收穫的,影響並不太大。昂州不一樣,昂州沒有成災!一旦打起仗來,顧不上莊稼,那才是暴殄天物,浪費了這半年的心血。
顏肅之心裡飛快地有了決斷‐‐拖,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上兩個月,秋收了,到時候把門一親。不服氣的就來戰!
顏神佑聽到訊息也不惱,心道,不過就是看上昂州的勢力,當老子看不出來麼?你當老子傻,還是老子的爹傻?我們要真傻了,會被阿婆揍死……吧?打了一個哆嗦,依舊該幹嘛幹嘛去了,她得問問輿部,為什麼沒有傳來荊州的訊息?這回訊息也太滯後了吧?
問責的信才寫好,還沒發出去,荊州的輿部就傳回了訊息:荊州刺史死了。
荊州刺史他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一覺睡去沒能醒,就這麼早登極樂了。荊州刺史今年不過五十二,不年輕,也不算太老!也不用上陣打仗,境內義軍也還算剋制,更不像顏肅之似的被人刺殺過還中了毒箭。
可他偏偏就死了。
他一死,荊州群龍無首,高層聚在一起商量事情。跟朝廷匯報?讓朝廷再派一個刺史來?說實話,大家都不樂意。和平時期,空降個上司來還有下屬不長眼的給使點絆子呢。這亂七八糟的時候,空降一個不知道什麼人來,能不能行啊?
再有,本地利益集團已經形成了,來個不能融合的,再窩裡鬥一回?我去!還要不要鎮壓亂民了?還要不要組織生產生活了?
那怎麼辦呢?
大家推選一個人吧。
當時,有人推名跟昂州合併,請顏肅之來的。被大家否了。從心理上來說,荊州人是鄙視昂州人的。荊州以前就是個大州的,幾百年歷史,昂州呢,幾年。人口上,荊州也完勝。繁華程度,荊州也認為自己是完勝的。
再有就是,反對派一句話就否決了顏肅之:&ldo;聞說江、田、陳千里相投,皆死於非命。&rdo;
這些人是相信顏肅之的說辭,這三姓要搞死他佔據昂州的。這就說明,顏肅之有自己的利益集團了,不容人去口裡奪食。
請他來,把大家都搞死了?想什麼呢?
朝廷,他們不樂意;昂州,他們也不樂意;自己推舉呢,又互相不服。事情不能就這麼停在這裡呀。
終於,有一個一直與藩王眉來眼去的人說話了:&ldo;不如請河間王來?河間王乃高祖親子,身份貴重,又素來禮賢下士,他主荊州,必能安境撫民。&rdo;
反對者認為:&ldo;河間王乃是反王!&rdo;
支援卻說:&ldo;攻守之勢,常變幻。&rdo;
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還是決定請河間王來。因為河間王一貫以來對外的形象還是很和氣的。再說了,如果朝廷後來佔了上風,大家大不了拿河間王的人頭去邀功,不是麼?
這最近一條,必須埋在心裡,沒有人說出口。
事情,就這麼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