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靜子swag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打算在此處定居,搞清周圍的環境就很有必要。
「此去萬事需謹慎,禁止單人行動,莫要冒進,萬事以保全性命為準, 不論有無收穫, 七日後必須回來, 若有違抗者, 抄字帖三遍!」
出門探查周邊環境的小組正感動著東家的關懷, 聽見抄書,臉都綠了。
字帖,他們可太熟了,那是東家帶著林娘子和四娘一道寫出來的帖子,裡面密密麻麻都是字,他們如今連自己的名字都還沒學會,讓他們抄整本字帖, 這無疑對他們是最大的懲罰。
顧月照滿意的看著他們變了的臉色,對學渣最好的懲罰和警告便是做作業。
「是!緊尊東家之令。」
「去吧, 完事當心。」
……
將人送走, 顧月照行到她規劃的住房區區域。人多力量大,準備挖地基的地平整出來了,雜草要被清理乾淨, 地裡的碎石也被清理出來,在一旁堆成了小山。
地基這邊的人多著,宋木匠正拿著做木工的墨斗蹲在地上彈線,這是要先將挖地基的地方先劃出來,後面根據劃線地方挖,便不會挖歪。
顧月照沒修過房子,但是見過別人修建房子,大概知道建房的流程。
地基用水泥和石子加固,牆體用水泥和磚體修建,房頂搭瓦。地面她還打算用水泥摸平,但水泥的用量肯定少不了。有機會一定要買一個水泥方子,水泥這東西,搞基建必不可少的利器,若是能夠實現自己生產,不僅能省一大筆錢,外銷賺得肯定也不少。
顧月照原本是打算修橋、挖地基。建磚窖三頭並進的,但是一問,並沒有人會修橋。村中的橋都是幾根大木頭從岸這頭搭到那頭,宋家莊和小孟村村中都無大河,頂多有寬一些的溝渠罷了,哪裡有閒錢正經修橋,搭塊木頭能走人就是了。
顧月照一個金融專業的學生,對修橋更是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修橋這事她不敢亂搞,要是沒修好,塌了,白費力氣不說,就怕傷到人。
橋只得等她買了圖紙再修,眼下只得先修房屋和磚窯。
顧月照從空間買的方子燒磚方子包含多種磚的方法,不過她還是從最基礎最簡單的紅磚燒起,先將乾枯河道中的泥土加適量水,和泥到比能塑型再稀一些的程度,再將石灰石敲至碎末按照方子上所給的比例混合一起,待充分混合後倒進剛趕工出來的模板中,代其風乾就可送至磚窯燒至。
女孩子手巧,便由四娘帶著年輕女孩們在河邊製作泥胚。
因為磚還沒燒出來,磚窯如今建在一土坎上。
從下面將土坎掏空,掏出一個半圓形用來燒制紅磚,上頭留有細小的煙口通氣。
還未開窯,是以只有幾個小子從山上不斷的將柴火送到此處,離磚窯不遠處,一花白頭髮的老人正在燒炭,陣陣濃煙從窖中冒出,這窯碳已經燒了兩天了,今日便可開窯。
燒炭的老人名花強,小孟村人士,早年喪子,如今和老伴過活。他輩分大,村裡人都叫他花爺爺。
當初小孟村的許多老人不願南行,要死守著村子,他不一樣,他怕死得緊,承蒙東家不嫌棄他和老婆子一把老骨頭,收了行李厚著臉皮和東家走了。
他和老婆子年紀大了,做不了什麼重活,平日也就幫忙燒個水餵個牛,但吃的喝的卻東家半點不少了他們,甚至還因為年紀大了,對自己多有照顧,心中實在慚愧得緊。是以東家問誰會燒炭時,他心中是歡喜的,總算是能幫東家分擔些活計了。
手中無緊要事的都跑過來看花爺爺開窯了,便是顧月照也來湊了熱鬧。她原本還擔心燒柴火無法達到燒磚的溫度,原只是隨口一問隊伍中有沒有人會燒炭,沒想到真有人會!古代的手藝輕易不外傳的,都是父子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