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戀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必須嚴肅指出的是,在對外公開的版本中,原定於1980年12月進行,實際因童曉伊和符雨霄在外而推遲到1月下旬才完成全部議程的、於數個不連續的工作日晚上召開的“希羽組第一次霜月會議”期間,夏希羽獨自提出了“希羽式五分制評價體系”作為科研崗人員的使用標準,並得到了所有在編成員的全部同意。
這一制度於1981年3月1日正式在希羽組研究室(以下簡稱“希羽組”)內生效後,雖然嚇到了大量的研究者,但卻也吸引了不少有志於在有關領域做出貢獻的青少年研究者進入希羽組。其中包含了在1980年就已實際加入研究室,但最終於1981年首批正式加入希羽組的符雨霄、童曉伊。
當然,也包含了1980年12月以後才先後開始熟悉希羽組、並分別成為第二批和第三批正式加入希羽組的魔都交大數學系教師沈剛副博士,以及魔都交大和震旦大學數學系的個別本科學生。
——《科技時報》1981年對希羽組研究室的報道選段】
夏希羽順帶宣佈,在對外的基礎版本之上還有一條規則的以下三段部分:評分超過2分的助教(研究實習員)、超過2.25分的講師、超過2.5分的副教授(研究員)、超過2.75分的教授(高階研究員)將在各方面獲得超規格待遇。而低於1分的助教、低於1.25分的講師、低於1.5分的副教授、低於2分的教授直接一票否決。論文偏少但內容水平普遍均偏高、且有著講師或其他同等中級職稱的特殊應聘者計算分數時,提交的論文數量比下限減少1篇\/2篇\/3篇\/4篇則分別受到0.25分\/0.6分\/1分\/1.5分的結算懲罰。
待夏希羽說完自己的想法後,他開始根據自己的情況給眾人計算了自己在這個體系中的參考評分。
例如,夏希羽按照教授標準給自己選定的論文有(評分為夏希羽根據收到的審稿人意見判定的最高分下限,計劃正式實施後以國際同行的實際評分為準):
第1篇(論文1)——與扎德教授合作發的論文(屬於高水平的綜述,由於有代表性而選入),按照1.8分計算;
第2篇(論文2)——發表於ScI2區期刊《FUZZY LoGIc SYStEm》的模糊數學論文,按照2.5分計算;
第8篇(論文3)——FAhp法創始論文,基於原創性及其未來的高泛用性,按照3分計算;
第9篇(論文4)——ELEctRE IS創始論文,基於原創性及其未來的中等偏下泛用性,按照2.7分計算;
第10篇(論文5)——ELEctRE IV創始論文,基於原創性及其未來的高泛用性,按照3分計算;
第14-16篇(論文6-8)——費馬大定理三板斧,按照三篇4分計算(夏希羽暫未因相關成果獲得菲爾茲獎);
專著1(論文9):《A new method in mcdA:topSIS and its possible binations》考慮到未來5年及以上的的影響力,按照最低的3分計算。
總分:28分,參評論文(及專著)9篇,得分:3.111分(保留三位小數)。
夏希羽在舉完這個例子之後,還補充說明——為了保證公平,自己與符雨霄、童曉伊兩人一起與屆時可能進入希羽組研究室的應聘者將在第一批招聘時一起接受檢驗。
屆時需要司璇和魏思瑜結伴在魔都、帝都這兩座大城市裡的主要高校跑一輪。兩人作為有著世界頂級體能並且有爆表的武力值的S級生活秘書,夏希羽不用擔心她們坐飛機來回時以及落地後的安全問題。
而對於國外的潛在應聘者,夏希羽只要在有關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