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頁 (第1/2頁)
蕭凌凌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沒有看出那武器的厲害,也沒有看出三臺縣看似鬆散,但絕對嚴密的佈防。
於是一場所謂的突襲,最後成了甕中捉鱉。
經此一役,三臺縣又增加了五六千俘虜,可以開展多個大型專案,比如水利建設,比如修路,比如挖礦。
解放了重勞力,三臺縣的百姓就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工廠生產,配合進行軍事化訓練。
平日,他們是工廠生產各種產品的工人,關鍵時刻,就能拿上武器,成為英勇的戰士。
隨著幾年的發展,三臺縣從原本幾千的縣兵,發展成整整五萬的軍士。
楊康從一開始就沒有主動攻打烏蠻,而是需要勞力的時候,就引誘一下,讓他們自己過來送人頭。
隨著對城外的封鎖,烏蠻人的日子越過越艱難,到了後來,就連吃鹽都成了問題。
而三臺縣又不禁止各族百姓投靠,只要你願意成為三臺縣人,接受縣令的管轄,就能成為三臺縣的百姓,可以進工廠掙錢,可以送孩子上學。
有的單身乾的好的,還會被安排娶妻,從此安家落戶,多好的事啊!
烏蠻人也是人,底層百姓的需求都是共同的,他們想要一個安穩富足的家。
三臺縣能滿足他們,為什麼不幹呢?
於是烏蠻族人拖家帶口逃離族地的越來越多,到了後來,烏蠻的勢力就剩下一些貴族苟延殘喘。
於是,楊康更加減慢了攻打他們的過程,三臺縣還需要敵人呢,要是沒了烏蠻,宋朝要裁兵怎麼辦?
想知道,他們最熟悉這套流程了,卸磨殺驢玩的溜溜的。
楊康不怕宋朝來找麻煩,不過是郭楊兩家義士的名聲,還能給他帶來一些好處,能不浪費就不要浪費了。
於是,三臺縣和烏蠻就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操作。
隨著三臺縣的人越來越多,因為除了烏蠻人,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地方逃難過來的流民。
亦或者,這些年由學院的師生們忽悠過來的人。
總數非常可觀,三臺縣完全放不下,於是漸漸的,楊康就把他們往外遷移。
遷移到哪呢?四川南部和貴州西邊連起來的地區!
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就是原本烏蠻的地盤。
那些烏蠻貴族還在,他們依然是這片土地明面上的&l;統治者&r;,只不過,這土地上的百姓,都只承認自己是三臺縣的百姓。
這些人經過一次次打亂重組,合理得洗腦教育,哪怕原本就是烏蠻人,也堅稱自己是三臺縣人。
不是烏蠻人,也不是宋人,只是三臺縣人,是楊康楊縣令的人。
可以說,楊康已經成了這大片地區公認的王!
然而為了往不被小人嫉妒,他們心裡崇拜,但他們不說!
幾年的時間,三臺縣以及它的郊外(烏蠻統治地區)成了全天下最發達,最繁榮的地區。
這裡軍事實力雄厚,百姓富庶,人民健康,一派欣欣向榮。
與此同時,外面的情況卻越來越糟糕。
蒙古崛起,對金朝形成了威脅,在第一次出擊被打回來後,他們就怕了,然後一步步被蒙古逼近。
金朝只能一步步往內撤離,可光這樣啥也不幹,他們就要失去現有的富貴了,金朝的貴族當然不願意。
於是他們開始把欺壓的物件,轉向宋朝,自己也向南推進。
於是天下就形成了奇怪的格局,蒙古在往外打仗的同時,時不時的進攻金朝,今天拿一座城,明天搶一塊地。
自家地越來越少的金朝,為了彌補
損失,在蒙古停下的同時,又向南開戰。
宋朝軟弱,在蒙古打金朝的時候,不敢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