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第1/2頁)
千竹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京中五官家庭的孩子大多數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場,秦嫣不免還是擔心了一下。
秦嫣分析得在理,皇帝聽了繃緊了臉:「不上前線?母后想讓他們督戰?」
他的觀念裡,從軍就是沙場殺敵,要麼就是督戰隊,除了這些難道還有別的職務?
「不是已經有督戰隊了麼?他們不瞭解軍事,讓他們督戰也是不行的。」皇帝主動提起,秦嫣倒也記得這件事,順道提了一嘴,「說起來,哀家記得冬日一戰,督戰官彭桂帶著一群下屬陣前脫逃,導致戰場大亂,哀家兄長秦源差點因此丟命,還望陛下徹查此事。」
皇帝知曉這件事的時候還是太子,當時先帝病重,他監國,王太后垂簾聽政,王丞相輔政,彭桂上奏說秦源、徐陽指揮失誤,造成重大傷亡,他只能臨危撤退。
年節時秦威回京述職,說法是彭桂一行怯戰,陣前下令撤退,導致戰場大亂。
雙方說法不一致,彭桂的奏摺先入為主,朝臣指責年輕將領缺乏領兵經驗,秦威的解釋被當成是為自己人辯護開脫,皇帝被大眾意見牽著走,一時也難以表態,後面又遇上新後冊封、先帝駕崩,事情就耽擱了下來。
皇帝認為,如今秦嫣舊事重提,於私,她在為自家兄長說情,於公,他也該查明真相,給臣子一個交代。
「朕會命人查明真相。」皇帝微微頷首,回到剛才的話題,「那麼母后認為,勛貴子弟從軍,不上戰場,不當督戰,還有別的安排嗎?」
「當然有啊。」秦嫣莞爾一笑,「京中四品以上官員,無論文武官,家中的子侄都是養尊處優,他們隨押糧隊伍出發,若是不敢上前線的,就讓他們負責後勤,至於每個人的職務,就讓吏部根據jsg每個人的優勢安排,且當是給他們的歷練,你看如何?」
大齊有恩蔭制,四品以上官員告老時,可以舉薦家中一名子侄為朝廷效力,但品級只能在七品以下,如果想繼續晉升,就得有政績,或者透過科舉考取更高的職位。
像秦源和秦威是輪戰功升上來的,不屬於恩蔭,原本秦天南想著等自己告老,為秦澤謀個一官半職,但秦澤心氣高,要自己考科舉。
秦嫣的出發點就是讓這些自以為是的權貴子弟到軍營去歷練,見識廣了,將來在朝堂上能客觀議事,而不是一味打壓武將。
她並沒想真讓這些人上戰場,正如後世也有學生軍訓,這些權貴公子哥習慣了錦衣玉食,根本無法體會人間疾苦,將來若是入仕,更甚者爬至高位,不瞭解邊關的情況,很容易在小皇帝面前胡言亂語。
小皇帝年紀輕輕,甚少出宮,朝臣的言語會影響他的判斷。
若皇帝成了一個昏君,總有一天,手中握著兵權的秦家還是會受到忌憚或打壓,更有甚者,會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場。
從大局出發,她還是得將皇帝引導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幸小皇帝看起來沒有王太后那麼無知蠻橫,也沒有王丞相那麼奸詐陰險,他就像個被保護得很好的溫室花朵,對外界的風雨一無所知。
皇帝聽了秦嫣的建議,思考了一番,不得不說這樣既圓了他在朝上下令的面子,又給了一群文官臺階,算是不錯的意見。
「母后的提議甚好,朕讓吏部去辦就是了。」皇帝想好了,便答應下來。
「謝陛下!」秦嫣禮貌地笑了笑,「哀家還有一事,想拜託陛下。」
皇帝跟秦嫣聊了一通,覺得很是放鬆,聽到還有要求,也不計較太多,按輩分秦嫣是他嫡母,而且她態度溫和,他也不好拒絕:「母后請講。」
「原本朝中七品以上官員子弟可入國子監,可哀家胞弟秦四郎早年因為體弱無法報到,哀家想,等他身體好些了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