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我也跟你去瞧瞧。「長孫愉愉道。她從小的活動範圍只在京城,這次出來對世事少不得也有些好奇。
陸行倒是沒反對,只叮囑長孫愉愉多穿些衣裳,「我們得騎馬去縣城。「
騎馬對長孫愉愉來說卻不是難事,她很快就換了一身騎裝,臉上罩著面簾,跟隨陸行下了船。
岸邊馬匹已經準備好了,長孫愉愉也不知道陸行是怎麼做到的,當他們一行到縣衙時,瘸了一條腿的青老早已經等在了門口,一見陸行趕緊迎上來道:「公子,說是縣尊大人判錯了一樁命案,恰逢巡按大人巡行到崇興,苦主告到了巡按跟前,縣尊被奪了管帽,如今正戴罪在家聽候朝廷發落。「
「什麼時候的事兒?「陸行問。
同時出聲的還有長孫愉愉,「巡按是誰?「
這兩人關注的重點完全不同。
青老道:「就是今日,那巡按乃是上一科的進士徐博古。「
巡按的官品不大,但是替皇帝巡行四方,奏章可直達天聽,所以權柄不小,且有臨機決策之權,遇到縣令不稱職的,可以直接褫奪對方管帽,讓對方聽參。
這徐博古,名徐鑒,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考中進士的時候不過十八歲,可謂年少得志,在陸行之前,他算是前一科最炙手可熱的人物,最後娶了孔重陽的堂姐。
「既是今日之事,想來徐博古還沒來得及寫摺子發出去。」長孫愉愉道。
陸行點點頭,但是他和徐博古卻沒什麼交情。如今這件事的關鍵就在於,按住徐博古不上摺子。只要他不上摺子,或者在摺子上代為解釋一番,陸行的師兄就還有轉圜的餘地。
然而既然徐博古已經褫奪了於東山的官帽,那就是沒有替他轉圜的打算的,甚至還可能是想拿於東山立威,替他升官鋪路。敢在寧江附近對付東山書院的人,直可謂不畏強權了。這也說明瞭徐博古並不想賣人情。
「還是先見見師兄吧。」陸行對青老道,「師兄如今在何處?」
青老道:「徐博古讓人將於先生看管了起來,說是怕他湮滅證據。如今府中只於夫人在。」
崇興縣衙的門臉看著雖然還算威武,但走進去之後,卻顯得有些破舊,縣尊所居的內院更是有一角都塌了。要說一個縣令卻銀子修繕縣衙卻是不能的,如此境況只能說那於東山並沒用民脂民膏來改善他的居所。
後院還闢了一小片菜園子,縣衙裡種菜,長孫愉愉覺得有點兒意思。
正四處看著呢,卻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激動地跑了出來,一邊跑還一邊回頭喊道:「嫂子,是九公子,九公子回來了。」然而喊完之後,她再看向陸行時,卻僵住了。
那臉上傷心的神情簡直讓人不忍目睹。
要不是年紀不對,長孫愉愉真要懷疑是不是陸行始亂終棄了。但陸行到京城也好幾年了,那時候這姑娘應該還小著呢。
長孫愉愉心忖,果然是小地方的姑娘,看見個稍微有才的男子就心動了。
於東山的夫人聽得陸行等人到的時候,忙地迎了出來,紅腫著一雙眼睛顯然剛哭過。她模樣秀美,穿著普通布衣,若是不說還真看不出是縣令的夫人。
先才喊人的那姑娘是於東山的妹妹,此刻正站在於氏身側,一臉激動還帶著期盼地望著陸行,「嫂子,你別難過了,九公子一定能想到法子幫哥哥的,對不對,九公子?」
第112章
於夫人道:「外子是心存內疚所以自動脫下官帽的, 也是自動跟徐巡按的人走的。你是知道他的為人的,為官清廉,一心要為民做主, 此次卻冤枉了苦主,他是自願受罰的。「
「只可憐……「於夫人說到這兒就又有了淚光,於東山倒是尋得了心靈平靜, 但她和她的一雙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