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二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哦,是這樣的。”葉秋見汪修齊疑惑,便解釋道:
“在大明販私鹽是要殺頭的,要想購鹽售鹽,就必須得到官府開具的鹽引,而換取鹽引的辦法,就是用糧食。
所以,不少鹽商為了謀利,就開始屯田,再把糧食運送到戍邊換取鹽引。”
徐渭點了點頭,順著話題補充道:
“這就是所謂的中鹽之法,軍守邊,民供餉,以鹽居其中,為之樞紐,故曰開中法。”
“大明朝還真是人才濟濟啊,這麼一來,種糧、運輸的成本都省下了。”汪修齊感嘆了一句。
“不錯,天朝不缺人才,但都把精力放在內部攻伐上了。”徐渭附和了一句,突然想到了什麼,諫言道:
“主公,此次陣仗不小,不如乘此機會,再網羅一些人才?”
“當下五島剛剛起步,別說那些眼高於頂的人才看不上,就算看得上,我也不想弄出太大動靜。“汪修齊否決了徐渭的提議,沉吟片刻,又緩和了語氣說道:
“不過,去疏通一下關係,為今後做打算還是有必要的。”
徐渭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點頭。
眼下的情況的確比較尷尬,一方面宋國和大明的和談失敗,關係跌入冰點,此時取人心,強我力,難度太高。
再者,和自己交好的“越中十子”,無一不是聲名顯赫之輩,動了他們,萬一觸怒到了文官集團,恐怕今後遷徙難民都成了奢望。
二來,汪修齊還不是宋國的掌權者,雖然在封地獨立發展,但還是要受到汪直的制約。
而汪直是個商人,對於觸怒大明而無利益可圖的事情,斷然是不會同意的。
“主公言之有理,是徐某心急了。”徐渭拱了拱手,進而問道:
“所謂的疏通關係,指的是?”
汪修齊擺了擺手,笑著說道:
“先生不必致歉,我等就事論事罷了。
至於疏通關係,指的自然是裕王府。
老皇帝五十多了,剛愎自用,心機深沉,想要改變他自然不可能,那就只能從他的兒子、孫子下手了。”
幾人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目光中看出了震驚,徐渭忍不住發問:
“殿下莫非是想搭上裕王那條線?”
“裕王資質平庸,貪財好色,扶持他價值不大。”頓了頓,汪修齊又指點江山似的說道:
“不過,好在他並不專權。”
戚繼光似乎品味出了話的意思,琢磨半天,才開口說道:
“殿下莫不是看中了裕王府中的幾位侍講?”
剛開口,他又搖了搖頭,帶著否定的語氣說道:
“徐玠已為當朝次輔,要疏通他的關係,恐怕不易。
高拱為人高傲,不近女色,不愛錢財,除了裕王,誰的賬也不買。
至於張居正,他只是個普通的翰林,因得徐玠賞識而進入王府,但手中並無實權。”
元敬不簡單啊,連朝堂之事也摸得一清二楚,難道也在找靠山……俞大猷看向戚繼光,目光裡帶著詫異和感嘆。
戚繼光輕咳兩聲,給了俞大猷一個你懂得眼神。
汪修齊倒是不以為意,歷史上的戚繼光本來就不是一個只會喊打喊殺的武夫,他不僅在軍事上有極高的才能,在送禮拉關係上也是一把好手。
這也是他在大明能幾十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不用猜了。”汪修齊開門見山,說出了他的目標:
“我指的是馮保,曾經的司禮監秉筆太監,不過,現在只是裕王府的一個小宦官。”
“是他?”眾人都是疑惑不解,只有純陽子微微頷首。
吃了一個月生雞蛋的純陽子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