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茶館說書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柳鵬程這個週末最終也沒有回家。
在董老師家喝得暈暈乎乎,晚上又被大凱叫出去吃羊肉串,週日只好去姥姥家看看兩位老人,週一早上才回去。
柳鵬程剛剛上到二樓,就看見董老師正好在娜姐辦公室出來。
董老師說道:“去拿槍,銬子,去小王那取臺車,然後跟我走。”
十分鐘之後,柳鵬程發動了地方牌照的212吉普車,問董老師:“董老師,咱這是去哪兒啊。”
董老師拿出一把摺扇,很風騷地扇了幾下,笑著說:“帶你去見見世面。大王寶鄉知道咋走不?”
那個鄉和大青山正好是兩個方向,和北濱接壤。不過柳鵬程上輩子去過幾次,勉強知道路。就說道:“大概知道,估計半道得問路。”
董老師說:“那走,問路就問唄,說幾句好話也不掉秤。”
哪個時候可沒有村村通工程,大王寶鄉的路非常難走,問了兩次路,花了一個小時才到了大王寶鄉派出所。
派出所只有副所長帶著兩個聯防員值班,剩下的人都不在。
在路上的時候,柳鵬程已經問清楚了他們為什麼跑到這裡來。
趕集。
趕集已經成為了山邊縣居民,尤其是農民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有歷史緣由的。山邊縣是一個多山的縣,這就造成了老百姓買東西非常不容易。解放前沒有集中修路的時候,有的村莊如果想進城,得走兩天的山路。
倒是有貨郎。可是貨郎才能帶多少貨啊。更不要說沿途的村子都把好東西買的差不多了,等到大山深處的村子的時候,就剩人家挑剩下的了。
山邊其實不窮。山裡都是好東西,動物毛皮,藥材,山蘑孤,木耳等等都是值錢的。貨郎倒是也可以代收那些東西,可是他出的價格和白給也差不多了。也能理解,畢竟人家也得賺錢不是。
於是,人們就只剩下一種選擇,就是趕集。
每個地方都有趕集的日子。有的鄉是逢五逢十。有的鄉是逢二逢八等等。
每到趕集的日子,集市周邊的村民都要早早起來,穿上體面的衣服。把精心炮製過的各種山貨再挑選一遍。然後和自己的家人最後商量一下必須買的東西。這就可以出發了。
到了大集上,找到收購山貨的商人,討價還價之後,浸透山裡人心血的山貨就變成了兜裡的大子兒和鈔票。
給老爹買二兩鳳凰曬;給老孃捎一支烏木簪;給家裡的小小子買紙本;再給家裡小丫頭帶一塊糖稀甜甜嘴兒;這塊花布也不錯,給孩子娘買回去也做一件城裡人那樣的裙子,保證好看!
這是山裡人的集市,也是山裡人的日子啊!
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大集也變了味,“星期鞋”,“禮拜褲”等等假冒偽劣商品在城裡被圍剿得沒有藏身之地,就跑到大集上坑山裡人。還有缺斤短兩的,以次充好的,都對著大集下了手。縣裡的工商機構連續幾次突擊檢查大集商品質量,抓住就從重狠罰,這才把這股歪風剎住。
還有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大集。小偷,騙子,甚至柺子都在大集上出現過。去年的時候,一夥兒不法分子竟然大大咧咧把百家樂擺在了攤位上,公開設賭!這是當山裡沒有警察嗎?
董老師和柳鵬程就在大王寶鄉的大集上熘達著。東西真便宜。
柳鵬程花了十五塊錢買了六個小捕獵夾,打山雞,兔子,山貓子等小型動物的。用樹枝試了一下,非常靈敏。想來放到姥姥家後山上正好。董老師什麼都沒有買。
中午的時候,董老師帶著柳鵬程找到了一家蒸餃攤子坐下。這家真有特點,餃子都是現包的,餡兒都是現做的。最有特色的是鮁魚餡兒,客人能看到廚師把鮁魚肉剔下來剁成絨,和在三鮮餡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