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敵人這次不掃蕩,是來真的攻城了 (第1/2頁)
騎摩托車的路生凹特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該說的我都已道出,憑父皇的性格,他定會採納我的策略。" 三皇子輕搖紙扇,流露出自信滿滿的表情。
吳源傑聽罷,臉上浮現出一抹深不可測的笑容,"殿下此計可謂一舉兩得,關鍵是針對民王。蠻族南下時,晉王與民王恐怕無力抵擋,一旦晉地、民地失守,以蠻族的貪慾,必然繼續蠶食北方餘下的領土。這樣一來,長江以北將難以固守。”
"因此,若能趁此機會削弱民王勢力,那麼長江以南的富饒土地不就自然落入你舅舅楚王手中?待到時機成熟,若蠻族兵臨城下,皇上將面臨兩種選擇:要麼與帝州共存亡,要麼退至臨安另立國都。那時,皇上必將依賴於你舅舅的支援,皇位還能逃得出他的手掌心嗎?倘若皇上不幸遭遇不測,殿 下亦可在你舅舅的扶持下順理成章地登基稱帝。"
“這些話舅舅在信中已有提及,真是沒想到舅舅眼光如此深遠,只希望這次蠻族不是淺嘗輒止。”三皇子冷笑一聲,話語間透露出一絲狡黠。
吳源傑回應道:“那絕對不可能,我得到的情報是蠻族已經和奧斯曼國達成停戰協議,此次南侵絕非草率之舉,北方的命運已然岌岌可危。好在蠻族不擅長水戰,唯有憑藉長江天險,我們才能保有片刻安寧。所以,殿下無需再猶豫,應儘早做出準備才是。”
三皇子突然輕輕嘆了口氣,“罷了,等我在臨安即位之後,勵精圖治,再徐徐圖謀收復北方失地吧。”
“殿下高瞻遠矚,智慮深遠。”吳源傑附和著讚許道。
次日清晨,早朝之上。
經過一整夜的深思熟慮,陳漢民面對文武大臣道:“關於蠻族南下的問題,我們必須審慎處理。畢竟目前大陳國與蠻族保持著和平關係,不宜輕舉妄動。晉王和民王所轄藩國理應守衛疆土,一旦蠻族侵犯,必須竭盡全力予以抵抗,讓蠻族見識我大陳國的實力。若兩位藩王抵擋不住,再行議和之事,透過增加歲貢來安撫蠻族。同時,各地藩王均需提高警惕,做好防範措施。倘若蠻族得寸進尺,我們再以死戰相抗。”
“皇上英明。”申浩等大臣紛紛附和,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秦飛本欲再度進言,卻被同僚武將悄悄制止,從陳漢民的態度來看,這次朝廷顯然選擇了妥協路線。
太子與其他皇子皆保持沉默,各自心中打著算盤。林王暗中示意太子站隊主和派,認為陳漢民年事已高,在位時日無多,待太子繼位後,一切才好安排。故當前首要任務是穩住蠻族,確保北方江山不失,待他穩固皇位後再做長遠打算。
四皇子背後則有梁王的支援,同樣心存私念。他們意識到,一旦蠻族侵擾,受損的是北方諸藩的利益,而南方一些藩王則可能趁機壯大自身實力。因此,北方的藩王並不愚蠢,對於蠻族南下,他們會採取講和為主、抵抗為輔的策略。
陳漢民略顯疲態地接著說:“既然晉王在奏摺中提及封地內鐵料和煤餅匱乏,此事朕認為無需再為難晉王,准許他在大陳國內買賣所需煤鐵物資。”
這番話透露出陳漢民對陳華處境的理解與無奈,這是他目前唯一能提供的支援。眾臣聽聞此決定,對此並無異議,一致認同如果蠻族真的南下,只需靜觀其變,由晉王和民王先進行抵抗,待到形勢危急之時再議和,以增加歲貢並割讓部分晉王和民王的城池換取與蠻族的和平。而若是蠻族拒絕議和,屆時朝廷再調集禁軍與蠻族決一死戰。
宣佈完這個決策後,陳漢民顯得格外疲憊,下令小黃門宣佈退朝……
京州
數日後……“一群懦夫!”晉王府中,陳華憤然將帝州傳來的聖旨摔在地上。
侯大貴見狀大驚失色,連忙撿起聖旨,“殿下,這要是讓小黃門瞧見,他在陛下面前又會嚼舌根了。”
“怕什麼!蠻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