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犁望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從五個月前,與俞迅(即是後來的慕容修禮)在龍窟天坑作別之後,丐俠元耆一路之上且行且玩,主要循著水路不遠千里、奔赴南閩國梵音山而來……
那一座位於南閩國西北部的梵音山,位於武夷綿綿群山之中——那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一個風景絕佳的去處……
十餘年之前,有一位來自中土神龍國、頗有資財的虔誠佛教徒花費了一大筆錢,在那梵音山的山頂之上——修建了一座法相莊嚴的“慈恩寺”。據說是,為了表達他至純至孝的思念慈母之心……
之後不久,那位建寺的佛教信徒慨然落髮為僧,並當起了那慈恩寺的方丈——他的法號,就叫“了凡”!
這位了凡大師主持慈恩寺,到如今已是十餘年過去了……而由於了凡大師的治理有方,這梵音山慈恩寺的香火倒也還算興旺!
那麼,丐俠元耆好端端的,不遠數千裡跑到南閩國梵音山的慈恩寺做什麼呢?
卻原來,這寺中的方丈了凡大師不是別人,他出家之前的俗名就叫俞太嶽!他乃是商洛俞家開山祖師俞岱元的嫡親孫子、俞家金刀門第三代的傳人。
按照被俞家收養的關係,其實這俞太嶽——可就算是俞迅(慕容修禮)的養祖父!從這層關係上來說,俞太嶽對於慕容修禮——可以算是相當親近的人了!
丐俠元耆當年在華山為俞太嶽的父親俞廣川所救,後來又被他收為義子,因此之故——元耆和俞太嶽乃是義兄弟的關係!
商洛俞家金刀門經過了俞岱元、俞廣川兩代掌門人的發揚光大,其主要武功金刀刀法和鐵掌功——已然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然而,正是所謂的“盛極必衰、月圓則缺”,當金刀門傳承到了第三代掌門人的時候——卻明顯難以為繼而且竟是江河日下了……
造成俞家金刀門日漸衰敗的主要原因,在於第三代的掌門人身上!那俞太嶽雖然是俞家嫡親的血脈,但是他卻是生性不喜習武——平日裡既不肯用功、兼之悟性也是很一般,所以在武功修為之上,他遠遠遜於義弟元耆……
後來,俞太嶽雖說勉強地擔當起了承繼家業的重任、勉力出任第三代掌門人,但是由於他的功夫過於疏鬆——直接導致了金刀門在江湖之中的地位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
實際上,繼俞廣川之後,商洛俞家金刀門殘存著的那一點門面——主要還是因為元耆尚在明裡暗裡、大力地支撐著!
然而元耆雖然武學精絕,卻生性十分疏散淡泊。他並無意於長期留在商洛塢強賓壓主,於是便出外四處浪跡、常年漂泊遊蕩於江湖之上……
沒有了元耆的金刀門——簡直猶如一個喪失了靈魂的人!空餘這樣的一個空架子,如何能夠讓曾經聲名赫赫的商洛金刀門續寫輝煌?甚至於再次攀登武學的巔峰呢?
逐漸心灰意冷的俞太嶽——卻也並不願意看到家業就此中落……於是,他苦苦地支撐到兒子俞奇谷長大成人、繼任掌門之位後,便攜帶著一筆巨資離家遠走,最終來到了南閩國梵音山……
在耗盡了從家中帶出來的那一筆巨資——獨力在梵音山上修建了那座慈恩寺之後,俞太嶽便決意就此在那裡落髮出家……
從此之後,這塵世之上少了一位過氣的金刀門掌門人,而那佛門淨土之中——卻多了一位虔誠事佛的“了凡法師”!老僧了凡從此日夜以青燈古佛為伴,打算就這樣了此殘生……
眼見曾經聲名赫赫的武林名門——商洛俞家凋敝至此,丐俠元耆不免心生愧疚之意……在那之後,他便收斂起了那貪玩、散淡的性子,常年在商洛塢與梵音山兩地之間經常走動盤桓——以彌補一點對俞家恩情的虧欠,報答昔日恩師的再造大恩!
……
半個月之前,元耆就已經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