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稻夢一生(七),野敗! (第1/2頁)
白毛阿瞞要典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我的實驗推遲了三年,當時。”袁隆平院士說道。】 【“到達現場後,不願面對慘狀的袁隆平,像發了瘋一樣四處尋找。”】 【“逢人就問,見縫就鑽,終於在一口水井中找到了浮起的幾株秧苗。”】 古人們鬆了口氣。 總算不是完全的前功盡棄了,雖然也沒差多少,但至少還找到了些種子。 【“一切的結束,正是一切的開始。”】 【“一浪接一浪後,扭曲的時間和空間趨近平緩。袁隆平也再度起身,搖身一變為‘追逐太陽的人’。”】 【彈幕:太難過了】 【彈幕:袁爺爺沒有放棄!沒有!】 【“在湖南、海南、廣西、雲南四處奔走。哪裡陽光足,哪裡就有袁隆平的身影,就像一隻隨季節遷徙的候鳥。”】 【“甚至為了與自然爭搶時間,原本180天的忙碌期硬是被他延長至365天。”】 【“變成了一個不放過時間,不放過太陽,也不放過自己的人。”】 古代原本以為自己十分勤奮的讀書人和官員們,沉默了。 他們這算什麼? 天幕上的那位袁先生,才是真正的勤奮努力,為國為民。 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要是遭受了這麼大的打擊,要麼就是消沉下來鬱鬱寡歡。 要麼就是乾脆自尋短見了。 像袁先生那樣,還能繼續研究,那真的做不到。 不過事實上是他們多想了,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會為了全國人民能夠吃飽飯,而去努力的! 【“但即便再怎麼努力,研究的進展也還是止步不前。”】 【“1964年之後的六年間,袁隆平科研小組,用近千個品種做了三千多個雜交組合實驗,結果全部失敗。”】 “怎麼感覺好像一直都在失敗一樣。” “是啊,好像一直都在失敗……” 百姓們議論紛紛。 如果是他們,他們早就放棄了。 他們不可能堅持這麼久的。 但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團隊成員們,堅持了下來。 成功的路上啊,總是充滿了坎坷與艱難的。 【“袁隆平彷彿掉進了一個狹小深淵,思維和行為都禁錮其中,掙脫的力氣也所剩無幾。”】 【“他腦中開始回憶這幾年的經驗與教訓,一個接一個的記憶不斷憶起,直到,一個詞語在他腦中浮現。”】 【“遠緣雜交!”】 【“他突然想起一直以來用來實驗的都是栽培稻,而從未使用過關係較遠的野生稻和栽培稻進行育種。”】 【彈幕:龍場悟道的節奏】 【彈幕:野敗要來了】 “野生稻和栽培稻?” “龍場悟道我知道,難道說袁先生明白了什麼關鍵的東西嗎?” 【彈幕:遠源雜交比近源雜交困難上千倍,遠源雜交的物件甚至不一定是同一物種!】 “不是一個物種?這也能雜交?” “這也能雜交?” “咋不能,人和狐仙都能成親呢。”一個人如此說道。 這句話引得旁邊的人紛紛遠離了他,與其劃分了界限。 “那能一樣嗎?狐仙是不存在的!” “怎麼可能?我明明在書上看見過!”那人梗著脖子倔強地說。 “得,又一個讀書讀傻了,得了失心瘋的。” 【“後來這個富含決定性和突破性的思路,使袁隆平的助手,馮克珊和李必湖,在海南找到了雜交水稻成功的關鍵——野敗(雄性敗育性野生稻)。”】 【“但成功往往不會順流而上,利用野敗培育的雜交水稻,不僅稻穀意外減產,稻草還異常增產了70%。”】 “這是怎麼回事啊?” “是啊,怎麼回事?” 古人們十分好奇這是為什麼,在古代,學習知識的機會非常珍貴,因此他們都看得十分認真。 更何況是這種關乎糧食產量的大事! 他們也想試試,能不能搞出那種雜交水稻。 【“這樣的結果讓袁隆平周圍充斥著譏笑,但袁隆平卻沒有絲毫動搖。”】 【“勸退的聲音反而使他更加堅定,更加清醒。”】 【彈幕:變化總比停滯不前要好】 【彈幕:遺傳的不確定性,太正常了】 【彈幕:只要有變化,那就說明來思路了,就怕沒有變化,變化的好壞都能帶來好的思路。】 【“就這個優勢表現在稻穀上,這是前提。”袁老在採訪中這樣說道,“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