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更別說如今東明,數十萬百姓,加上流民,不下百萬,天雄軍也有數十萬。
這些人雖然不是鍾家百畝之地所養,可他們或多或少都與鍾家息息相關。
幾位王爺,以你們的家財,維持如此局面,能支撐幾時?”
幾位王爺想了想都沒有做答,周王因為兩次開封被圍,就幾乎散盡家財。
若不是因為鍾君義提議種棉花,周王的王家體面恐都難以維持。
在幾位藩王之中,周王由於分封的早,所以能夠駐守省府大城開封。
財源天然比其它幾位王爺,要多的多,自己姑且只能維持數月,何況其他幾位,只是分封州府的王爺。
鍾君義然後又說:“君義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希望幾位王爺,不要只盯著土地上的產出。”
鍾君義隨後對周王說:“周王爺,君義去年要你種棉花,你一年獲利超過以往十年。
可君義雖然讓布匹降價一半,但獲利還要比你高三倍,你信不信?”
鍾君義然後又對魯王說:“魯王,南京的書畫展,你一次獲利二百多萬兩,是魯王你家土地,多少年的收益?”
鍾君義又對鄭王說:“鄭王爺,自君義江南一行,組建交響樂團開始,你鄭王府製作的樂器,一到南方就脫銷,可抵魯王家土地,多少年收益?”
然後又對趙王潞王說:“趙王、潞王,君義給你們的長史,提議在通往東明的路上,多設酒肆客棧,這兩年來顧客盈門,賺取的錢財,也不比土地的產出少吧?”
幾位王爺都默默的點了點頭,鍾君義又說:“幾位王爺,大明之弊,在於土地分配不均,而世人又只盯著土地上的產出。
加上稅賦不合理,土地多者反而不用交稅。
聖人都曾說,不患寡而患不勻。
《道德經》有注:‘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
大明用人道,而損天道,卻不知人道有窮時,天道有輪迴。
人道窮時乾坤亂,當是天道輪迴時。
如今大明民亂四起,皆是有違天道爾。”
幾位王爺沉默不語,一直等到晚宴開始之前,才一致決定,
晚宴時,鍾君義邀請了工程師宋應星、《東明報》主編張自烈、徵地辦公室主任李巖、工事房主事劉宣章、張陸羽等。
還有就是便宜老爹,便宜岳父楊家楊雲中,原守備張同睿,還有就是東明的鄉紳
就連線替洪百戶的錦衣衛易百戶也到場,唯一缺席的就是東明知縣林永順林知縣。
酒過三巡後,鍾君義先是問了一下徵地辦主任李巖,關於徵地的情況。
李巖一五一十的說了各地徵地遇到的情況。
各地鄉紳,提出來的各種奇葩要求。
最後說到,東明到石門這條路上,徵地遇到的難題最多。
主要是沿途,要徵用不少各郡王府的土地。
幾乎每一個郡王,都要求補償在所在縣城,相同面積的地產。
而且要求建三層以上的客棧、酒肆、店鋪。
安平郡王倒是沒有要求在本地補償,但要求石門沿途三十里的土地,劃歸他的門下。
石門,也就是後世的石家莊,在後世可是火車拉出來的城市。
在大明時期,還只是一個村莊小鎮,不得不說,這個安平郡王很有眼光。
鍾君義聽了李巖的介紹,搖了搖頭說:“諸位,今天君義請大家來,一方面是為幾位王爺接風洗塵。
另一方面就是想跟大家說,我們如今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相信諸位,也聽到了李主任的介紹。
沒錯,這個難題就是徵地,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