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晚年的時候,他不顧大兒子胡延政的勸阻,不遠千里去了一趟河北隆慶(今邢臺市隆堯縣),找到了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他跪在祖宗的墳前,望著那枯草中破殘的陵墓,失聲痛哭,久久不起。
他心中那份悲哀與激憤,有誰能夠理解?
最終,他回到了現實之中。站在颯颯西風之中,眺望著陵墓後方那巍峨起伏的堯山,還有前面的那條河,依山面水,視野開闊,氣勢磅礴,不愧是大唐祖陵。
在當地逗留的那段時間裡,他聽到本地小孩唱的一首童謠:堯山堯山,順應大唐,兩兩相對,事不過三。
這首童謠在當地傳唱了幾百年,大唐立國之前就有了。從唐高祖李淵到昭宣帝被朱溫所殺為止,大唐江山共出了二十二位皇帝,正是兩兩之數,前後二百九十年,沒有超過三百年。冥冥之中天數已定,非人力所能為。
回到考水後,胡昌翼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已經時日不多了。在河北隆慶的那段時間裡,他想了很多,既然祖陵能夠庇佑大唐二十二位皇帝,他為什麼不能庇佑他的子孫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呢?
胡昌翼平素喜交縣內文人隱士,尤其與住在江灣靈山(今婺源縣江灣鎮)的何令通交往深厚。何令通曾是南唐國師,因得罪南唐皇帝遭貶,於是來到婺源隱居。他精通周易八卦,畢生研究風水堪輿之術,所著《鐵彈子》、《靈城精義》等書,為後代風水師所推崇。兩人平日見面,除飲茶喝酒外,大多談論一些風水地理方面的話題。何令通對婺源地理山貌瞭如指掌,說婺源群山環繞,可成龍脈。只可惜山勢太雄,地勢太薄,只可成形而不可成氣。若想成氣,必定離宗。
胡昌翼的大兒子胡延政在安徽那邊做官,並在那裡安家定居,正應了何令通說的離宗之意。他叫小兒子胡延臻請來了何令通,說有要事相告。在病榻前,他向何令通說出了自己的身世,並拿出了昭宗皇帝寫的血詔書和傳國玉璽。
這一下,連何令通都驚呆了,他想不到,交往多年的好友,竟是李唐昭宗皇帝的皇子。在這種時候把他叫來,並告訴了他這麼大的秘密,一定是有事要他幫忙。他看著擺在面前的血詔書和傳國玉璽,說道:“胡公所託,弟安敢不盡力為之?天大之事,但說無妨!”
聽了這話,胡昌翼那失去血色的臉上出現了一抹潮紅,他強撐著一口氣說道:“天數如此……昌翼枉為李姓皇子,痛惜無力復國。與公交往甚久……深知公乃奇士。昌翼不敢忘祖,然義父之養育之恩……無以為報,後世子孫皆為胡姓。只……只公所言龍脈……龍脈可保昌翼子孫否……”
他臉上的紅潮已漸漸退去,氣若游絲,嘴巴微微張著,再也說不出一個字,但他的眼睛瞪得很大,滿含著期望。
何令通知道胡昌翼最後那些話中的意思,沉聲道:“胡公之意弟已悉之,此村有一鳳形之地,後靠龍形脈象之山,加之此村風水甚佳,又有文峰相應,後世當出文人。”他見胡昌翼的眼睛仍倔強地睜著,便接著說道:“弟當以玄天八卦之術,護佑胡公陰靈以庇子孫,當如何?”
不料胡昌翼的眼睛乃不閉上,何令通繼續說道:“胡姓子孫李唐脈,胡公若想子孫發達,弟定當盡力……”說到這裡,胡昌翼的眼睛慢慢閉上了。
辦完胡昌翼的後事,何令通對胡延臻交代了一番:時下大宋皇帝對前朝皇室族人趕盡殺絕,無非是恐其東山再起,禍及大宋根基。胡公生前已經立下誓言,後世子孫永不改姓。這是件好事,可避過大宋朝廷之耳目,保族人安危,更可保住血詔書和傳國玉璽。但胡公之意,要讓後世子孫知道自己的祖宗淵源,這並不難,可在祖訓中以口代代相傳,切不可寫於族譜之上,以免遭來橫禍。
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