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舞高閣眾芳齊 (第1/3頁)
楊小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臨安城內有盛世的風姿,而這京都教坊所處的北市,更是彰顯不凡。
小桂枝與張梅香等人立於門外,第一眼便是得見一塊精緻的匾額,題“京都教坊”,其側則刻有四句曰:承接前古、光照後世,尊師重道、德藝雙馨。
桂枝識字,遂看到後便念出聲來。
張梅香微微頷首,也望了一眼這些字,遂出言道:“此乃教坊成立之宗旨,無人可例外,包括我,你需謹記。”懂事的小桂枝點了點頭,於是便在張梅香的牽領下踏入大門。
入門後,前堂廳內設有掌事櫃檯,櫃檯前立著幾位管事,其模樣顯得很是精明,像是頗善處事之人,而由此門入內者,皆需登記出入,無一可免。
幾位管事的瞧見自家大司回來,笑著迎上前去,恭施一禮:“張大司。”
張梅香點了點頭,揮手示意幾人免禮之後說道:“辛苦各位。”
管事回道:“哪裡比得上大司,您一路舟車勞頓才是辛苦!”說完,他們卻發現了跟在她身邊的小桂枝,幾人有些不解,但仍然笑道:“這女娃娃倒是精緻,不知與您是?”
張梅香倒沒說話,一旁琳兒走了過來,笑道:“小姐名楊桂枝,乃是大司養女!自此後,也是咱這京都教坊的桂枝小姐,更有可能是大司的徒弟!”
此言一出,那幾位掌事紛紛一驚,“竟是這般?那怪不得此女瞧著宛若仙女臨凡一般,骨骼清奇!”
雖嘴頭這般說,但其實,這幾位內心還是沒有理解的。張大司,京都教坊的頭魁,原皇宮裡的女官,偌大臨安內欲拜其為師者,豈止千八百?因何偏偏選中了這麼一個養女,收作徒弟傳藝?當真令人不解。
“琳兒。”張梅香望向說了這麼一大堆且頗為得意的侍女琳兒,提醒道:“收徒之事,我尚未決定,先前便說過了,成與不成看她造化。”
琳兒點了點頭,張梅香的話她自然是不敢忤逆的,是以閉上了嘴,但卻衝著一旁的桂枝擠了擠眼。話說到這兒,也算是令幾位掌事紛紛預設,畢竟這京都教坊還是聽張大司。
張梅香領著桂枝等人,繼續往後走,而穿過這大堂,則是一處庭院,此間風景宜人,將至此處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苑中奇石,仿若雲端一般,奇形怪狀,可嘆蒼天鬼斧神工竟將其雕琢得如此精緻,而奇石之下,則是錦鯉小池,透過一條地下水道連線運河,以此方能保持活水長流,而這池中水也不過三四尺而已,少數顏色斑斕的魚兒穿梭在沒入池中的花崗石洞孔間、荷葉間,更有多數速簇於池邊面朝張梅香等人,似是恭賀大司回到教坊。
自小池走過,便可見一條回曲長廊,於其兩側建有臨香亭、紫釵亭,二者風格各異,但若立於其中,皆可享風賞景;長廊正中場地擺有木樁、練功欄杆等物,可見是練功場;來到正當中,又可見正面是一處樓閣,名曰“天舞閣”,其層有三:一層是舞房、二層是樂曲房、三層是觀潮亭。
樂曲部以朱邦直為首,更有夏庭俊、陳儀,侯端則任樂師,含其餘樂工七八十人。
舞部則分小兒隊、女弟子隊、男弟子隊。
三隊中,若有出色子弟,或也可被瓦舍或者茶樓、酒樓相中出錢請去表演,雖說這京都教坊原設於宮中,但收到天恩得返民間的他們,倒也沒有過於心高氣傲,畢竟張梅香也清楚,在此不比宮中,若教坊文藝能與市井文藝相融合,且尚能有立足之本。
既得此平臺與機遇,是以京都教坊內的所有人員皆刻苦鑽研、勤學苦練,為的只是能被挑選入宮獻藝,求得一躍枝頭的機會。
天舞閣最頂層,便是觀潮亭,此處並非人人可見,唯京都教坊內最好的樂師、舞者、詩人、畫家方才有資格上去,之所以名為觀潮亭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隻有獲得當今聖人首肯,在“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