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儀式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到這個時節,大草原上已經是白茫茫的一片。雖然在這個時節,他們的生活會更加艱苦,但是那裡畢竟是他們的家鄉。
再加上前不久的一次敗仗,讓金鈴關的那些守軍士氣很是低沉。
國師也是感覺到了這種氛圍,這才讓督軍前來金鈴關。一來是為了表達出軍部對達哈高的不滿,二來也是為了激發士兵的氣勢。
不過收到效果也很勉強,達哈高的軍權的確是被限制了。
但是由於達哈高是金鈴關的駐軍統帥,他在軍中的威望還是很高的。如果達哈高有意見的話,那麼軍隊計程車氣肯定會受到影響。
達哈高可能會有意見嗎!
這個答案絕對是肯定的,達哈高畢竟是蒙古軍方的三大統帥之一,他的麾下有三十萬正規軍,還有十幾萬雜牌軍。這樣的一個位高權重的軍方大佬,卻被憋屈在金鈴關這個地方上,無法帶兵攻城掠地,這讓他一開始就覺得很是不爽。
不過他也是知道事情的輕重的人,既然這個決定是國師和軍部作出來的,他也只好遵照執行。
雖然國師已經給他們這些軍方高層開過專題會議,特別強調了這樣做的原因。
達哈高也認識到了冷鋒這支部隊的厲害之處,不過他還沒有真正的意識到,冷鋒的軍隊
已經改變過往的戰爭模式。
他還沉浸在蒙古大軍輝煌過去的時候,卻不知道,以前的模式已經不適合當下的戰爭。
要想讓達哈高這種人在短時間將思想轉變過來,很明顯是有些困難的。就算是他已經親自體會到了失敗的滋味,但是還沒有從心裡完全接受這個事實。
按理來說,像達哈高這種能夠統領幾十萬大軍的統帥,是不應該犯這種低階錯誤的。
不過達哈高的出身決定了他看問題的片面性,再加上對於蒙古軍隊的實力過於自信,這就讓他們的性格之中的偏執成份暴發了出來。
這些才是導致達哈高自作主張的原因,而且在軍部派人過來監督之後,他的心理還是很不舒服。
不過達哈高也明白,這個時候必須要聽從軍部的安排,不然的話過後沒有他好果子吃。
特別是在軍部將幾千支燧發槍送到金鈴關後,達哈高心中的那點不愉快也被壓了下去。
金鈴關內的蒙古士兵氣勢依然沒有多大的提升,但是他們在達哈高和軍部的指揮之下還是能夠做好金鈴關的防禦工事。
至於冷鋒這邊,氣氛就和金鈴關內完全不同了。
除了原來的人馬之外,多出來的三萬人是那批新招募的預備役士兵。這些人之前就跟隨在軍隊之中,也見識到過了戰爭的場景。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他們雖然沒有親自投入到戰鬥之中,但是也在從旁觀戰之中學習到了一些經驗。
冷鋒的軍隊所裝備的武器,就註定了他們所採用的作戰方式的特殊性。
這些新加入計程車兵還無法使用槍械作戰,但是他們的手中也是裝配了刀劍之類的冷兵器。
這些兵器,還是從之前佔領的那些城池之中得到的戰利品,雖然沒有指望這些新兵上陣殺敵,但是最基本的武裝還是要給他裝備上的。
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這些人也能夠派上用場。
而且只有手中有武器,那才叫真正的戰士。不論這種武器是什麼,只要能夠殺敵,都能夠找到那種感覺。
這些人雖然是新兵,但是隻要跟隨大部隊一段時間,他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要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成為正式的戰士。
現在這些人只是在輔助正規軍,比如說炮兵陣地上,就有幾千名預備役士兵。畢竟在這個時代交通運輸是個大難題,而大炮這種東西不僅僅體積大,而且重量還不輕,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