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左右為難 (第1/2頁)
載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封侯名為止戈,這就是擺明了不想讓李無鋒再繼續征戰沙場。
依據帝國常例,除皇室族人,侯爵與封號不可兼得,李無鋒娶妻李氏嫡女,已經基本斷送了成為皇親的可能。
所以封侯實際上相當於變相的剝奪了他承繼鎮西大將軍的資格。
無論李無鋒還是李玄策,甚至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在今天的大朝會上,滄元皇帝會當眾把三川之事擺出來。
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在眾人猝不及防之下,三言兩語就解決了之前爭議許久的三川承繼問題。
所謂帝王心術,古之聖君也不過如此!
李玄策此時也只能苦笑一聲,根本無法直接回答李無鋒提出的問題。
辦法當然不是沒有,而是那些辦法就不是他這個身份的人能夠向李無鋒建言的了。
整個三川恐怕也只有楊不平能夠肆無忌憚的向李無鋒說出抵消封侯影響的那些不入流招法。
因此也只能隱晦的用“既來之則安之來”來暫時緩解李無鋒的怒氣。
李無鋒在發洩之後,也迅速恢復了冷靜,反而露出笑臉。
“玄策,你說的對!既來之則安之!如今小爺我也是帝國唯五的侯爺之一了,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的生活怎能不讓人神往。”
…
李無鋒被封止戈侯的訊息,如秋風掃地般迅速傳遍帝都,傳遍帝國!
對於百年來第一位因軍功而封侯者,更是帝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封侯者。
雖然還沒有正式賜封的聖旨佈告天下,但他和李玄策剛一進府門沒多久,就已經有數封拜帖和請帖送上門來。
送拜帖的有小族名士、大族庶子,他們無一例外是想要得到李無鋒的推薦以做晉身之資。
侯爵可是每年有三個直接推薦京官的許可權,帝國四大家族在朝堂上之所以會如此根深蒂固,推薦之權正是其根本。
試想一下,以李無鋒的年紀,如果執掌侯爵之位四十年,那就是百多名京官或京官外放地方的官員是他的門生故吏!
那將是帝國朝堂上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從這一點來說,滄元皇帝雖然變相剝奪了李無鋒的承繼之權,但也給了他或者說三川李氏繼續在朝堂上安身立命的本錢。
只是這個本錢需要他用一生去謀劃!
看著這些拜帖,李無鋒一陣頭痛,直接喚來裘夫子和吳道子,他們倆久在士林,對於名士瞭解最深。
這些送上門來的名士交給他們倆打發最適合,而且可以變相提攜這兩位名聲不彰的老頭。
吳道子對此興趣寥寥,反倒是裘夫子如獲至寶,向李無鋒最終推薦建議的許可權看似不大。
卻可以確保他在帝國學宮內暢通無阻,畢竟學宮弟子出仕也是需要推薦的,李無鋒這個推薦人的份量就擺在那裡。
處理了拜帖,剩下的請帖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這是真正的拉攏和站隊,幾乎所有皇子和四大家族,朝堂有名望官員都有宴請。
哪家應該去?哪家不應該去?先去哪家?
這裡面都是學問!而且是比生死戰場更殘酷百倍,殺人不見血的大學問!
李玄策最多也只是從這些請帖中甄別一下勢力派系劃分,而能拍板定奪的只有李無鋒自己。
在被甄別出來的十幾個拜帖中,李無鋒拿起了最上面的一張,李玄策會心一笑。
這也是他想建議的,李無鋒在初入京城後應該暫時選擇的陣營。
“古冷然的詩會?這是什麼玩意?”
李玄策笑著說道:
“這個古御史算是朝堂另類,平生唯好品讀詩文,但其本人作詩水平卻極其一般,因此經常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