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季椽非常樂意接受採訪,在得知這是一家美媒後,更是不需要翻譯,直接用英文與對方會話。
記者一開始問得很正常,比如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機器人的知識之類的,然後不動聲色的提到了33飛彈,問季椽對33飛彈的看法,製造攔截器的思路等等。
季椽聽出了他們的語言陷阱,但他毫不介意,就彷彿一個喜歡炫耀的高中生似的,他侃侃而談,不懂保秘,將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的構建設想,原理等一一炫耀出來,並信心滿滿的表示,這項技術只要研究完善,必定能攔截美帝的33飛彈,甚至其他的各型號飛彈。
美媒記者採訪結束後,回去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華國高中生針對美帝採取的「軍事行動」,其中完全引用了季椽所說的那些原理,構想等等,末了當然免不了嘲諷幾句華國學生幼稚的想像,33飛彈是美帝的驕傲,豈是那麼容易被攔截的。接著自然如往常一般,順理成章將話題引到「x國威脅論」,並質問當局,華國連學生都在想著如何對付我們的飛彈,當局每年那麼多軍費又在幹什麼?
根據季椽曾經查過的資料,這時候,美軍部正在暗搓搓研究「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當然這是誰也不知道的,於是記者毫無所知的提前曝光了「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的研究構想,並鄭重指出:這是一名來自華國學生的構想。
突然看到報紙的美軍部懵逼了:「what——?!!」
「胡說,這是我們的,我們的!」一名美將領抓著報紙用力拍打:「看,這分明是我們的構想,我們的原理,為什麼會成為一名華國學生的?」
「難道是間諜偷竊了我們的研究成果?」
「去查這名記者,還有這名學生,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果這項技術被蓋戳到一名「華國學生」身上,以後他們還怎麼向國際公佈研究成果?
不提軍部這邊多麼咬牙切齒,對於這項技術,民間大多是不相信的,至少在真正的成果出現之前,根本沒人相信有這樣一份可以檢測彈道飛彈的系統,所有人都對這名華國高中生抱持著嘲諷的態度。一個貧窮落後國家的學生,自己製造了一個可以擊落33飛彈的模型?呵呵,模型……就讓他滿足自己那點可憐的虛榮心吧!
本來這只是千百篇中黑華國的一篇報導,並未引起太大注意,然而美軍部動了,華國自然就動了。順藤摸瓜揪出幾個間諜的同時,華國軍方也注意到了「陸基中段防禦系統」。
在此之前,他們並不知道美軍部最近研究什麼,現在,猜到了。
此時季椽等人早已返回學校,他們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除了學校照常的獎狀,獎金以外,還被要求上臺演講。季椽和宋冀寧對這方面都沒興趣,全交給其他師生們,兩人拿了獎狀默默的回宿舍洗了個澡,躺回床上休息。
本來宋冀寧瞧在上鋪,結果躺上去沒兩分鐘,他就爬下來。季椽習慣了,往裡動了動給他騰位,眼都沒睜開。
宋冀寧攬抱住季椽,不甘的說:「我們忙了那麼多天,就一張獎狀?這些人怎麼那麼沒眼光!」
他說的是全國大賽的獎狀,獎盃是給學校的,每個學生還額外拿到了一張獎狀,中科協蓋的章哦!但是宋冀寧為季椽抱不平,想到他不眠不休花費那麼多精力製造的東西,最後除了一張獎狀和幾句不真不切的誇獎,就這麼將他的成果忽略了。
現在那東西已經被帶回學校,放在物理實驗室裡,大概以後只能成為學生們參觀的道具而已。
季椽倒無所謂,畢竟條件太差,他製作的那東西看起來確實像個模型罷了——軍部會因為一個學生製造的航母模型漂亮而關注他嗎?
當然不會。
所以沒被人注意到也理所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