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父子不著家 (第1/2頁)
十七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瞻埈問孫守拙關於俸祿和老百姓的錢夠不夠花這種事情當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給自家胖老爹幫忙。
在朱瞻埈忙著建軍營練兵的這段時間裡,朝堂上也終於吵出了一個結果,朱高熾提議的設立新錢庫的摺子已經透過了朝議,由胖老爹會同戶部一起建立新錢庫,一應政策措施先在應天府試行一年,確認沒有問題之後再推廣到整個直隸省,三年之後再推行全國。
因此這段時間朱高熾也是忙的腳不沾地,沒時間去秦淮河聽曲釣魚了。
只是這制定政策,並不是說想出一個好主意,然後自認為牛逼的拍腦袋執行下去就可以的。
就好像搞工業化,既沒有技術基礎、也沒有市場需求,更沒有考慮到工業化對現有社會經濟關係的衝擊以及對老百姓的影響,盲目的去搞工業化是搞不成的。
新錢庫的設立,可以理解為建立一個獨立的新中央銀行,透過發行新貨幣的方式來吸納社會上閒散的實物金銀,從而解決國家現有的貨幣“寶鈔”的貶值問題。
但它的設立必須去考慮大明朝如今的社會情況,並不能生搬硬套後世的那套東西,那是會水土不服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後世貨幣早已經不和金銀等貴金屬掛鉤,也不再使用金本位和銀本位,也就是紙鈔不再可以兌換實物貨幣,卻依舊能夠正常流通。
這在朱元璋剛發行寶鈔的時候做到過,可這並不能代表寶鈔就和後世的紙鈔是一回事。
大明寶鈔嚴格來說,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以透支國家信譽為代價,在短時間內發行的一種用來控制市場價格的工具,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貨幣屬性,也確實在履行著貨幣職能,但它本質上並不是貨幣。
大明寶鈔的價值缺乏國家財政信用意義上的支撐,並且寶鈔的發行既不與國家財政掛鉤,也不與民間市場需求掛鉤。
更準確一點的來說,寶鈔是當時朱元璋意圖打壓江南富商和士紳群體,同時管控民間貨幣交易所拿出來的政治工具,只不過它是以當時國家法定貨幣的形式出現了而已。
這二者的區別就好像老母雞和飛行員,一個祖上曾經會飛,一個會開飛機。
而在大明搞中央銀行也是一樣,用現代銀行的那一套雖然說不是不行,但卻沒有必要。
這就好像你在一戰戰場用可程式設計彈藥一樣,不是不能用,而是莫得必要。
尤其是現代銀行玩的是信貸貨幣,要想在封建王朝時代這麼玩,需要構建起一套完整的金融體系,否則就會很容易給人鑽空子,活著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這種時候,一座早期銀行其實就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了。
不過即便只是早期銀行,想要在大明朝建立起來,並且承擔發行和兌換貨幣的職能,充當銀本位金融體系下的國家中央銀行,也依舊有很多地方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
而瞭解市場和社會的真正需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大明如今需要用到貨幣的群體主要就是官員、商人和老百姓,其中老百姓對於紙鈔的需求最低,因為日常生活當中,老百姓手中掌握的財富非常少,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未必用得上白銀來交易,有銅錢或者一定數額的小面額紙鈔就能夠解決絕大多數生活當中的用錢需要。
甚至於在更多的時候,封建王朝時代的老百姓還保留著以物易物的傳統交易方式,這在明朝建立早期,朱元璋剛發行寶鈔的時代就曾經發生過。
而現在因為朝廷禁了銅錢和銀子,寶鈔又貶值的厲害,很多地方甚至又恢復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光只是穩定寶鈔的幣值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重新信任朝廷所發行的貨幣。
也正是因為如此,朱瞻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