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後,臺灣也出版了幾本關注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專著,如孫德中的《蔡元培教育學說》[54],是第一本研究蔡氏教育理論的專書;孫常煒的《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55],附有《蔡孑民先生傳略》,內容除討論蔡元培的事跡、學問、人格和信仰之外,也偏重教育方面的說明;陶英惠編著的《蔡元培年譜》[56],具開創之功,可惜只編到1916年,下冊一直未能出版。英文方面,1977年美國學者戴維翰(willia j duiker)所著的《蔡元培:現代中國的教育家》(ts』ai yuan-p』ei:educator of odern cha)出版(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7),這本概說式的傳記,是目力所及的外文中最早的蔡元培研究專著。
1980年至2000年前後,是蔡元培研究的高產期,也是湧現出大批高質量的研究作品的時段。自1979年起,早年即受蔡氏囑託編輯著述的高平叔,在蔡元培家屬的支援下,又開始著手蔡元培文集的整理工作,並於1984年到1988年間由中華書局出版了七卷本的《蔡元培全集》,收錄了蔡元培撰寫的專書、論文、小說、序跋、演講詞、談話錄、書信、電文、宣言、譯文等,為蔡元培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7]1984年出版的周天度撰寫的《蔡元培傳》,詳細梳理了蔡氏一生的言論活動,因當時《蔡元培全集》尚未結集,該書多直接引用第一手資料,既使用了當時並未結集出版的蔡元培手稿,又頗注意搜羅報紙雜誌上的有關報導,是為蔡元培研究的必讀之書。作者充分肯定了蔡元培對北大改革的貢獻,認為其「是在高等教育領域內發動的一場革命,是教育制度、教育思想以及學術思想的一場破舊立新的革命」。[58]樑柱的《蔡元培與北京大學》是第一部專門探討蔡元培與北大關係的著作。作者敘述了蔡氏在北大銳意改革和整頓學校、廣延積學與熱心的教員、推動學制改革與課程建設等的情形,對他開創學術研究和思想、自由的風氣,在新舊思潮的激烈衝突中奮起應戰,以及反對軍閥政府摧殘教育等方面也有相當多的討論。[59]2006年,樑柱又出版了《蔡元培教育思想論析》一書,專論蔡氏教育思想。[60]
進入1990年代之後,借《蔡元培全集》(七卷本)出版之東風,蔡元培研究又進入高產期。1993年張曉唯的《蔡元培評傳》,被收入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的「國學大師叢書」。[61]全書除了敘述蔡氏的學術生涯、生平行誼、為學風範、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教育事業外,還著重說明蔡氏的學術貢獻,對其著述做了概括介紹,是為此書的一大特色。[62]此外,作者還撰寫了《蔡元培與胡適(1917~1937)——中國文化人與自由主義》一書,論述了蔡元培、胡適二人的交誼、文化思想的異同、教育獨立之夢、紅學之爭、政治情結、人際交遊與做人風範,透過對比二人的立身行事,更多關注微觀上心態的發展與變化。[63]
1994年出版的金林祥的《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是遼寧教育出版社「中國近現代教育家系列研究」叢書之一種。[64]該書在全面回顧蔡元培生平的基礎上,分別以專題形式探討了蔡元培在大學教育、社會教育、女子教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活動及主張。2004年,作者又以蔡元培的大學教育為中心,系統討論了蔡元培對北京大學進行改革的思想與實踐。[65]
蔡建國的《蔡元培與近代中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側重討論蔡元培早期經歷,探討了蔡氏如何從士大夫轉型為新式的知識分子,如何走上反清的革命道路,如何受到日本、德國、法國文化的影響,以及如何開展留法勤工儉學的運動等課題;下篇主要從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