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攻擊胡適的文章中,有一位研究近代史者寫的長兩萬七千字文章,頗能道出一些關鍵。那人說:「胡適先生不是單純個人,他是一大學派之老領袖,又是中央研究院院長,門生、故吏、新吏極多。如是成為偶像,而此種偶像極盛,乃以前大陸上胡先生所不曾享有的。因地盤狹小得到了臺灣了,如是便成一種有形的或無形的壓力,曰:非胡先生之道不為道,非胡先生之學不為學,非胡先生之方法不為方法。」可見攻擊者中相當一部分人重的正是「地盤」。此人並攻擊胡把持庚款基金,胡適自辯說,他並未「吞沒」這些中基會的經費。但胡適自己未吞沒,並不意味著他沒有將其分給朋友。可知這也是學術界的舊怨再提,正與50年代大陸有些批判胡適的作者同。這一攻擊也從側面證明胡頌平所說的胡適轉變臺灣風氣的作用——胡適到了臺灣後,「此地的學術界才有一個最高的中心領導人物,此地的風氣也轉變了」。[8]
而攻擊胡適最厲害的還是徐復觀。胡適講話後,徐在《民主評論》上撰文攻擊胡「以一切下流的辭句,來誣衊中國文化」。他「宣佈」:胡適做中研院院長,「是中國人的恥辱」。徐並指出,他這樣說,不是因為胡「不懂文學,不懂史學,不懂哲學,不懂中國的,更不懂西方的;不懂過去的,更不懂現代的。而是因為他過了七十之年,感到對人類任何學問都沾不到邊,於是由過分的自卑心理,發而為狂悖的言論,想用誣衊中國文化、誣衊東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飾自己的無知,向西方人賣俏,因為得點殘羹冷汁,來維持早經摔到廁所裡去了的招牌」。[9]
原來徐氏當年給胡適寫信的一個目的,是請他到東海大學演講。但胡適在東海大講孔夫子原本是近人情的,後來人走錯了路,就纏小腳寫律詩了。徐即席反駁說,纏足不是中國文化。胡再反問,如果纏了一千年的小腳還不算中國文化,那借鑑了大量佛教內容的宋元理學又算不算中國文化呢?徐既然奉承錯了人,請來其思想的對立面,大約從那時起就對胡十分不滿。蓄積既久,怨毒轉深,罵起人來不覺就忘了自己那時已是一個學者的身份了。但以學者而出此村婦罵街的詞語,就真有欲效小說中諸葛亮罵王朗之意,要置胡適於死地而後快了。後來有人說反胡派想乘胡適心臟病突發住院之際猛攻,手法狠毒,看來也不全是無的放矢。
胡適住院時,秘書等本想將此事瞞著,但到攻胡已發展到「立法委員」的質詢而成報紙新聞時,就瞞不住了。胡適自己也開始收集有關文章,自稱「我就是看了也不會生氣的」。但他馬上想起了當年楊杏佛罵他,他曾報以唐僧可舍肉以助其超生的故事,顯然是已很生氣,於是書寫前人詠彌勒佛的對子以自解:
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此公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可知他已覺此事「難容」了。到看了徐復觀的罵人文章,氣已甚大,自己也說徐的文章「真的看不下去了」。[10]
一個多月後,1962年2月14日,胡適在中研院歡迎海外院士的酒會上發表了他最後一次講話。他說:「我去年說了二十五分鐘的話,引起了圍剿,不要去管它,那是小事體,小事體。我捱了四十年的罵,從來不生氣,並且歡迎之至,因為這是代表了中國的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講到此已動了感情,聲調開始激動,即請海外回來的各位去看「立法院」「監察院」等處批評政府的「充分」「非常」的言論自由;又請大家看臺灣的二百多種雜誌,也「表示了我們的言論自由」。說到此突然煞住,顯然是心臟病發作,但仍掙扎著含笑與人握手,努力不要讓人和他一起不愉快。終因心臟不支,仰身暈倒,從此再未醒來。[11]
胡適的這些話蘊涵著多重意思。人人當然都知道這裡有反說之意。他所列舉的言論自由的處所,正是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