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次思想心緒動盪後,胡適似乎比以前自信更強。而且自覺「胸襟魄力,較前闊大,頗能獨立矣」。可以看出,他的觀念有一個大的改變:以前常為中國各種風俗制度等辯護,此後則開始較多看到西方的好處和中國的不如人處;以前論事還多出於中國的傳統觀念,此後則漸偏向西方的思路。胡適以前一直極不喜歡西人到中國傳教,但在那年8月卻說,雖然「前此頗反對此舉」,近來則覺得傳教之士,「正亦未可厚非。彼等自信其所信,又以為其所信足以濟人淑世也,故必欲與世人共之,欲令人人皆信其所信,其用心良可敬也。」[42]胡適對傳教這種寬容念頭持續得並不久遠,後來他仍時時攻擊在華傳教士和傳教事業,終生以未讀過教會學校而自豪,但此時的觀念轉變是明顯的。
不久,胡適開始懷疑中國「二千年來,無論文學,哲學,科學,政治,皆無有出類拔萃之人物」。他也進一步發現了美國道德高出中國的地方。曾經做過狎邪遊的胡適發現美國上流人士視嫖為「大惡」,而中國人士從無此念。他認為,只有知此為大惡,以後才可能有絕跡之一日。故中國「今日急務,在於一種新道德,須先造成一種新輿論」,使人人知這是大惡大罪,「則吾數千年文教之國,猶有自贖之一日也」。胡適也自誓,今後不但不再做此事,而且要「提倡禁嫖之論」。這一點,他只大致做到了。胡適在「暴得大名」之後的反思期間,就曾於1925年在武漢「把周老先生(鯁生)拉去看漢口的窯子生活」,又於次年在上海時帶他的老朋友根內特去見識上海風月。根氏為哈佛大學高才生,那時已是美國名記者,正所謂上流人士。他果然把胡適狠狠教訓一通。胡適也深自悔悟,向根內特保證「要嚴肅地做個人,認真地做番事業」。[43]但胡適明知根氏為上流人士而要帶其去嫖妓,可知他已忘了當年的想法,又可見當年觀念不過是一時心煩所致。
那年7月,胡適在美國政治漫畫中看到「風趣」的表達,立即認為「西洋政爭之態度非東方政客所能夢見」。褒貶甚明。不過,胡適歷來思慮周密。他雖然在往西方觀念一邊偏,但也知道有一點是根本不能變的:美國終非吾土。胡適在思鄉之念「往來胸中」時,想起了王粲(仲宣)《登樓賦》裡的「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美國再好,終非吾土,胡適的憂思又「何可任耶」?[44]
有沒有對自己所要扮演的歷史角色的自覺是極為重要的。胡適在其《易卜生主義》中曾說,要「把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這句話他一生常掛在口上,用以引導青年(雖然在不同時期說此話意思也有變化),其實也以此自勉。而《易卜生主義》恰是在康大時即以英文先寫出,回國後又改寫成中文發表的。胡適在留美幾年中有意識地往此方向努力的那種「自覺」,的確很明顯。他的朋友鄭萊曾稱讚他為「留美學界中之最有學者氣象者」。胡適聽了,暗中下決心「自勵以求能消受此譽也,否則真盜虛聲矣」。這與胡適少年時受傅君劍誇獎一樣,又給他加一層「超我」的壓力。但「超我」也就是「自覺」的一部分。鄭萊所言不虛。君不見當年《競業旬報》先後三個編輯傅君劍、張丹斧和胡適,前兩人後來都成報人,獨「以輿論家自任」的胡適成了學者。[45]所以胡適後來說沒有蔡元培他就會成為一個三流編輯,的確是有所感而發自內心的話。
在「超我」壓力下的胡適暗中在與所有的留美學生比。1915年初訪紐約時,知友人張仲述(彭春)已著短劇數篇,頗不錯,不禁嘆謂:「吾讀劇甚多,而未嘗敢操觚自為之,遂令祖生先我著鞭。」這正說明他自己是有意要事事先人著鞭的。同時,胡適又有君子善假於物的大優點。他說,與朋友討論,「本期收觀摩之益也,若固執而不肯細察他人之觀點,則又何必辯也。」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