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要說這主動進攻日軍吧,宋哲元以前還真的沒有想過,他的想象力還達不到這種程度,即便是有這個想象力,那麼主動打日本人這也是一句很好笑的玩笑。但是現在卻是一個事實了,各方勢力,不提現在急了的蔣價石,和自己名義上的上級張學良,塞北軍這個中國第二大勢力也是支援自己對平津日軍發動攻擊的。不用說蔣價石、張學良和趙書禮給他的外部壓力是很大的,因為這三個人出面,換成誰壓力都會大。
此時日軍在天津駐紮重兵,在北京附近,鐵路沿線也有5800多人的軍隊,而且這些軍隊挑釁不斷,他儘管彈壓著,可是部隊的怨氣卻是壓不住的,反而呈越來越大之勢。他擔心長久下去,會發生不能預料的變故。因此宋哲元面對的內部壓力也很大,加上日本這個外敵給的壓力,他真的有受不了的傾向。
但是能不打他還真的是不想打,尤其是現在日本人儘管已經在南部兩個方面跟中國的兩大勢力,中央軍和塞北軍同時交火了,但是還在跟他接觸,希望說服他跟日本人合作。和平宋哲元是歡迎的,但是日本人提出的條件太苛刻了,要他宣佈脫離中央,組建獨立的整府,這不是分裂國家嗎,這不就是漢奸嗎,這個罵名他背不起啊。
而這時候塞北軍也派人來反覆遊說他,到最後他已經看到趙書禮很不耐煩了,在張家口集結重兵,然後給他傳話說,他宋哲元現在有兩個選擇,第一是立馬向平津的日軍發動攻擊,與全國同胞一道抗日,要麼是立馬做漢奸,然後跟塞北軍決一死戰。這顯然是最後通牒的口氣,宋哲元想了想還是抗日的好,但可不能這麼隨便就出兵啊,打的是日本人,確實是為國家打的,看損失的卻是自己的實力。於是他派人親往塞北跟趙書禮溝通,表示抗日不是不能考慮的,但是29軍有自己的困難,軍火糧餉都十分缺乏,要是能得到支援,衛國抗日不在話下有死而已。
趙書禮對宋哲元是放心的,前世的歷史上,宋哲元都沒有接受日軍的誘惑,更何況這個時代中日間對比中國可比那個歷史上更有優勢,宋哲元沒道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反而投向了日軍。他的目的就是逼宋哲元儘早做打算,在他看來西北軍可是一股不弱的戰力。這隻軍隊從來都是以艱苦為標誌的,武器裝備極差,因此也養成了十分重視士兵作戰素質的訓練,以士氣和頑強聞名於世。(開玩笑!拿大刀衝鋒機槍陣地的能沒有氣勢才怪。)
而且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西北軍是最早開始抗日的,不管是馮玉祥沽名想要為自己博得名聲也好,想借機重新崛起也罷,總歸他們是敢打日本人的。縱觀另一個歷史,整個抗日中,西北軍中的烈士是最多的,當然他們也保持了另一個最多的記錄,那就是漢奸最多。甚至一方面是堅決抗戰的英雄,轉身就投降做了漢奸。像臺兒莊大捷時候,苦戰,以及其弱勢嚴重缺乏彈藥不惜冷兵器作戰的孫連仲部隊,最後卻投降了汪精衛。原因很簡單,西北軍太困苦了,所以能耐苦戰,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從來沒富過的他們一點都不覺得不習慣。但是正是因為太窮了,也更容易受到榮華富貴的誘惑,再加上作為雜牌軍又沒有地盤,受到方方面面的歧視也是讓他們做出錯事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收到了宋哲元向他要物資援助的條件後,趙書禮是一點猶豫也沒有就答應下來了,甚至他很樂意這麼做,甚至都有隻要西北軍抗日主動給他們物資補給的打算,因為東西給了西北軍讓他們更強點多殺幾個鬼子,有什麼理由拒絕這樣的事情呢。
而且趙書禮也不會歧視西北軍,塞北軍跟西北軍的淵源也不淺,軍中多有西北軍舊將領,同時塞北的移民中西北人也佔了相當的數量。於是趙書禮不但答應給宋哲元援助,而且給他們的軍事補給按照塞北軍二線部隊,也就是傅作義等人帶領的六到八軍的軍火物資標準來補給,而塞北的二線部隊的火力配備比起其他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