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缺乏宗教信仰。
該條例展現了英國人的野心。正如一個世紀前他們對西班牙人的評價越來越惡毒一樣,如今對荷蘭人的批判也是如此,特別是當荷蘭因試圖為自己的港口打通英吉利海峽和北海之間的商道而與英國爆發激烈交戰的時候。這導致了英國的海事改革。海軍在都鐸王朝時代就已經獲得了大量的投資,現在更是被加以系統性的徹底改造。17世紀下半葉,英國人為大規模的造船計劃投入了大批資源。海軍開支劇增,很快就佔到了整個國家預算的將近五分之一。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見證了這一程序,他的個人日記不僅記錄了正在發生的軍事和地緣政治上的轉變,還描繪了小到造船廠、大到整個國家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佩皮斯收集了荷蘭專業人士最新的相關作品——包括造船理論大師尼古拉斯?維特森(Nicolaes Witsen)的著作——並開始全面運用這些理論:從開辦教授“航海藝術”的學校,到為志向遠大、資金充沛的新一代設計師提供最前沿的技術參考。
海事改革圍繞著三個基本觀點。首先是特製的重型戰艦的效率要比輕型巡洋艦高。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發射密集的火力,以及抗密集火力打擊的能力。因此人們在艦船設計上做出了相應的改進,力求建造出如同漂浮在海上的堡壘一般巨型強大的軍艦。
第二個觀點是,實戰是更好的課堂。17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與荷蘭的對抗均以慘敗告終,艦船被擊沉或俘虜,高階將領和艦長戰死沙場。僅在1666年的一次交戰中,英國就喪失了幾乎十分之一的海軍高階指揮官。痛定思痛,英國人對海軍戰術進行了系統性的重新研究。由當時最傑出的海軍統帥布萊克上將(Admiral Blake)所寫的《戰鬥指令》等訓練指南獲得了廣泛的傳播,並被迅速運用。分享新知和以史為鑑是打造世界最強海軍的關鍵。從1660年至1815年,英國艦長的陣亡人數令人吃驚地降低了98%。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觀點:海軍必須像一個正規機構那樣運轉。要想成為上尉,必須先在海上服役三年,然後透過由高層軍官命題的考試。軍隊晉升嚴格地基於能力而非隨意任命,這不僅意味著只有那些有才幹的人才能升到高位,還意味著他們的晉升也必須得到同僚的認可。這種透明的任人唯賢的選拔機制後來又得到改進,以嘉獎那些在最重要的職位上服役最久的人。這與施行於伊斯蘭早期、並在之後穆斯林的征服過程中被證明行之有效的組織規則大體一致。現在,英格蘭也採取了這種根據預設規則分配利益的方式,軍官和水手按級別和服役年限獲得相應獎勵。這使得晉升成為一種向人人開放的獲利機會,促使人才向高層流動。這一制度還受到海軍部門的監督,目的是杜絕偏袒和不公平,確保有功必賞。
改革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對海軍的重金投資大大增強了英國的實力,並使得它有機會利用任何歐洲內部對抗、戰爭以及加勒比等地的局勢來讓自己得益。經過與改革一樣的長期而緩慢的程序,英國人終於在亞洲確立了強大的貿易地位。除了蘇拉特,東印度公司還在印度次大陸東南角的馬德拉薩帕南(Madrasapatnam,即今印度金奈)建立了一個重要的貿易樞紐站點。英國人曾經在17世紀上半葉與當地的統治者透過談判獲得了免稅貿易的特權。正如當代企業眾所周知的,稅務減免是相當大的便利,使得長途運抵的貨物能夠廉價出售,並且很快會帶動國內物價的下降。另外,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東印度公司必將在未來的其他談判中獲得更有利條件。短短七年,馬德拉薩帕南就發展成了一座繁榮的城市。英國在其他地區繼續複製這一模式,效果最明顯的要屬孟加拉的明珠——孟買(Bombay)和加爾各答(Calcutta)。東印度公司的